(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婚姻與孩子:跟孩子談情說愛吧﹗















「愛」是很奇妙的東西。無論你如何表述,也不能完完全全地表達當中的意思。在人的成長中會經歷不同的愛,愛把你和其他人緊緊地結連在一起。由愛而建立的關係,包含著彼此的欣賞、包容、信心、期望、關心、支持、尊重、接納與祝福。人先在愛中被建立,才懂得把愛給予其他人。

近日在香港發生的家庭倫常慘劇,太太和我也被嚇得目瞪口呆。細讀媒體報導案中迂迴的情節,以及記者作訪問後第一身感受的憶述。在震驚之餘,實在令筆者心寒。 一家人相處了這麼多年,親子之間本是血濃於水,難以想像會生出如斯的血海深仇。兇殘的部署真是童年陰影所驅使麼? 恩可斷、義可絕,但作為人子,如何不孝忤逆,也總不會泯滅人性至弄出弒父殺母,再肢解的恐怖結局吧!子女可以不愛父母、不供養他們,但怎也不能傷害自己的親生父母呢!愛,究竟從何時消失了?

與太太討論這些家庭悲劇,也反覆思想著我們的教導方式。孩子在學習中英數常以外,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學懂「愛的功課」。筆者相信家庭是學習愛的起始點。或許,我們常以孩子功課忙碌,呈分試臨近,他們年紀還小等藉口,來推搪教導他們愛的功課。又常被骨子裡面「愛在心裡口難開」一類
DNA所影響,不習慣向孩子表白,更莫名其妙地以責罵來表達關心;令彼此關係,越走越遠。
孩子沒有破解我們言行背後意思的程式,未必能體會我們疼愛他們的心意和動機。孩子只能透過我們的行為主觀地評定父母是否愛惜自己。想到這裡,筆者不得不向孩子們剖白,讓他們對老爸的心意有多一分了解,在家庭中學習何謂「愛」。


「常出其不意地逗你笑,因為我實在愛你。然而:

愛你,不等如不管束你;讓你任意妄為。這不是愛,是懶惰,也是縱容。


愛你,不等如事事站在你那邊,不分青紅皂白。這不是愛,是不公義,也是溺愛。

愛你,不等如要任你擺佈,對你言聽計從。這不是愛,是無知,也是被利用。


愛你,不等如要為你安排一切,讓你生活無憂。這不是愛,是折翼,也是看扁你。


愛你,不等如要做到人有你有,給你買這、買那。這不是愛,是賄賂,也是好勝。


因為愛你,才要你學習規矩、禮貌。


因為愛你,才要你學習常為他人設想。


因為愛你,才要你學習為理想而奮鬥。


因為愛你,才要你多體會知足常樂的道理。


因為愛你,才要你懂得欣賞事物的價值而非價錢。


作為你爸,學習天父愛你的同時,真心希望你擁有:健康的成長、豐盛的生命、喜樂的人生﹗」


「愛」確實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雖然你如何表述也不能完全地把它表達,但是,我們也要學習多跟孩子談情說愛。


歐偉民
三個孩子的爸爸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父母訪問:以為不需要,其實孩子很想要── 蔡惠雲



子好像安全感不足,表現畏縮退避,怎麼辦?」「孩子品學兼優,但就是情緒出問題,如何是好?」爸媽,這會是你現在所遇的問題嗎?別沮喪!即使遇上了問題,一定有出路的,遊戲治療師蔡惠雲就剛剛勝了一仗。原來為孩子補救安全感的辦法是「媽媽的同在」,教孩子對抗情緒問題的辦法是「親密擁抱」,雙管齊下,加上父母聯手,幫到整個家庭!



  

 孩子退縮,只因不夠安全

蔡惠雲Stella除了是遊戲治療師,也是言語治療師及心理輔導員,對小孩子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她喜愛治療師工作,即使兒子出生後,仍沒有打算放棄。「讀遊戲治療master時,也跟同學們討論過『是否一定要全職照顧孩子呢?』Director權威地表示『不一定』,理由是『事業心重的人用全時間照顧孩子,可能脾氣會很暴躁。』我選擇全職工作,原則是其他時間全留給兒子,珍惜家庭時間。2012年初,Stella在信仰上有所反思,連繫到她重新考慮該不該繼續全職工作。這邊廂:「我讀了的書只用來照顧兒子,會否很浪費?」那邊廂:「聖經講賢德的婦人其實需要的錢不多,應該全職照顧家庭更好。」最終,Stella想出一個折衷方法。「我今年9月轉半職工作,工作、家庭各一半。以前從沒有這個打算,總認為是all or none吧!」



給自己彈性,她有新發現,得著不少。「轉職後,最大的分別是我可以帶兒子上學,他適應得很快,看著他成長。」兒子快將四歲,仍就讀幼稚園。「去年上學,下學期哭到學期尾。但我帶上學,他主動說『媽媽,今日送到大門口就OK啦!你快走吧!回家寫文章呢!』見他一日比一日進步。」Stella在家觀察到從前不知道的情況,「他兩歲幾有工人姐姐照顧起居,吃飯一定是餵給他。他吃得很慢,我以為他吃得不專心;原來姐姐煮的食物很難吃。外婆煮的,他吃得很快、很享受。吃是滋養生命,很重要!我現在一星期有四天陪他吃午餐,親自陪他開開心心地吃,與對著工人,一個人吃,完全不一樣。」媽媽多陪伴在側,兒子安全感指數提升,連帶社交也有明顯改善。「表現主動得多,主動叫出別人名字,主動提議跟小朋友玩,之前總是膽怯。家長說小朋友退縮,小朋友不是沒有技巧,只是不夠安全感。」


 以為不需要,其實孩子很想要

此外,Stella同意要多抱抱孩子。時間充裕了,她每日問兒子「抱夠了嗎?」別輕看抱這個動作呢!「有研究講抱(physical touch) 會產生正面賀爾蒙及激素,令人有安全和開心的感覺。研究說一日抱四次,僅可以生存;抱八次,心理健康;抱十二次,帶來成長。」Stella會向家長建議這方法,但家長的反應不一,有些家長感嘆「日日都頑皮,如何抱?」Stella說「乖巧的時候就抱多些吧!別只聚焦在負面地方。但亦有家長表示抱多了,問題好似減少。我自己都抱多些,有時抱兒子,他會跳走。我問『今日抱夠了嗎?』他說『還未夠』,又再走走走……玩起來。有時遲回家,都要抱夠他為止。以前沒有問,問起了,原來有這個需要。」孩子已長大,都小學了,還要抱?「抱到十二歲都要抱。大人傷心時,擁抱一下都會得到安慰,這是人的需要。」


Stella是專業治療師,見過不少clients,有些例子能給做父母的她帶來正面啟發。「香港大部份家長注重學術,注重到與孩子在功課上出問題。可我講的不是學校功課,而是補充作業。我的角色並非迎合家長,加快孩子做功課的速度,我要做的,是幫他們檢視彼此的關係。」父母要求高,孩子亦然。壓力來了,又沒有適當方法抒發,行為問題就出現,當中也有品學兼優生。「鼓勵他們多玩,多作Physical touch。我用遊戲幫助他們,舉例:在身上定一點,一被指中就要動起來。很有趣,父母只會輕輕點一點,而孩子卻會熱情地緊擁著他們。實際經驗告訴父母,以為不需要的,其實孩子想要,只是不敢要求。父母了解孩子需要,找到渠道交流,行為問題已經不重要。有良好關係作根基,很快不用再見我。」父母不跟老師站在同一陣線施壓,而是安全港,孩子就有力量去應付功課和考試。
 記著,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畢竟孩子年紀小,現在還是多玩玩比較好。遊戲當然是Stella的拿手好戲,只是她跟兒子玩的方法很隨意。「我因著他的興趣玩,多講出他的想法,『嘩!你好開心,因為你開到這樣東西。』講多些跟他有關係的事,陪著他玩,都會很開心。戶外活動就去公園,行山,去沙灘,有甚麼玩甚麼。陪他一起互動、經歷,就是精髓。」在玩的時候,Stella表示可以為孩子調節情緒。「遊戲是小孩子的語言,就算不出聲,玩已是表達。孩子只需要玩,玩對他來說好重要。現在講腦的科學,遊戲同腦部牽涉idea、情緒、社交、開心包括在一起。與人遊戲多互動,對社交情緒、創意部份有益。父母可以在孩子玩的過程幫他調節情緒,對腦部發展重要。孩子情緒高漲?把他拉一拉回來。玩到悶悶的,拉高他的情緒,又高又低地調節。還有anger management,做不好也會有問題。」原來玩,亦大有學問。


也許是Stella深明與兒子建立良好關係的竅門吧,故此她跟兒子關係比較親密,反而兒子不太親爸爸。「爸爸工作時間長,可能回家叫幾聲之後就發命令,兒子未必會聽從。」轉捩點是,爸爸主動去上媽媽的課堂學習技巧,再回家應用。「他跟兒子關係改善,對我幫助很大,我輕鬆多了。」不過,Stella在家不會用專家的角色指導丈夫,她甚謹慎。「我不會comment他。」但他們亦曾因對兒子的教導方法起磨擦,「兒子用哭來要我就範,我不理他。但老公卻在旁說話,即是阻礙了我。」「有不協調。大家都想兒子吃多些,我給一定份量,吃完就ok。老公卻邊吃邊加,即是兒子吃極都未吃完。我好忟,『即是信不過我啦!話我給他太少』,大人關係不好,整個家庭氣氛都不好。」Stella當然看重良好關係,協調、改變一下就好。「父母聯手維繫,幫到整個家庭。」 (Miu)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父母專訪:媽媽「金字塔」教仔法





 人父親鄭丹瑞說:「今次比賽,我鍾意個女輸。」他希望女兒有機會學習面對失敗,即使她將來遇挫折,也不易被擊倒。最近亦聽見一位媽媽說:「由低做起好。」Rainbow這位媽媽理念簡單──打好根基;由低做起,眼界更暸闊。培育兒子,她以食物金字塔作比喻:「最基本的底層是德育、品行,打好基礎。之後才是學術、運動……一路疊上去。」





孩子體驗貧窮‧學知足

Rainbow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子,大的5歲,小的3歲。她分享與兒子的生活點滴時,笑聲不斷。她與兒子的說話應對及互動,令大家也樂上半天。有時男孩子就是特別頑皮、搗蛋,Rainbow亦會笑笑面對,糾正一下就好。「別對小朋友要求太高,我對自己要求也不高,只求活得開心,上帝給我們生命,要我們喜樂、平安。」Rainbow因患病在家中休息,她對生命的價值體會特別深。「病完之後覺得生存已經是很好的事,不要求太多。」她會用知足常樂的心態影響兒子,「賺到一百萬又會想賺夠二百萬,無休止的。人應知足,賺十元用盡十元,賺一百用一百,上帝的恩典夠用。」Rainbow的意思是享受生命吧﹗


年紀小小學會知足,快樂便會多起來。兒子問她「Mami,為何不可以買這玩具給我?」她答:「都頗貴呢!而你又是否需要玩那麼多的玩具?Daddy、Mami賺錢很辛苦,你知道的。你寧願沒有食物吃,還是沒有玩具玩呢?」Rainbow說時語帶溫柔。她教兒子道理,愛透過反問問題,主要給他機會多去想想。「我會讓他看看窮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學校又給他貧窮體驗學習。我問他學到什麼?他說:『貧窮的人沒有枱沒有椅,要坐在地上寫字和吃飯,連筷子、匙子都無。』怎樣進食?『用手啊﹗』給他看埃塞俄比亞的人,人很瘦,有很多蒼蠅爬在他們身上。哥哥見到弟弟吃剩食物,會說:『你浪費地球食物。』哈哈~~」「有時弟弟在家搞破壞,我會問:『間屋又殘又舊你喜歡嗎?』『不喜歡﹗』吃飯時他走來走去,我會忟憎說:『你在學校會不會這樣做?老師會讓你走來走去嗎?』他搖頭,『那麼,為何在家會這樣呢?』」透過反問,孩子會心裡有數呢!



要由低做起‧見識世界


Rainbow著重建立兒子的德行、品格,她認為這是人生的基礎。打好根基,培養抗逆力,比當醫生、律師更重要。「有心理學家講,學習好似金字塔,好似吃東西。最底層是德育品行,打好基礎,之後才有學術、運動,再一路疊上去。」「學術佔人生很少部份,三歲讀書直到廿幾歲,讀了廿年書,工作至六十歲,有四十年時間在職場。一味力谷學業,根基還沒有打好,遇風浪就好似積木一樣塌下。」「有時不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也不一定入名校才叫好。」很多時,讀普通學校見識反而更多。「讀名校的學生大多家境好,孩子可能會認為『我的世界都是有錢人,有
i-phone是理所當然的。』到他們出來社會做事,見到低下階層人士,他們會怎樣?看不起?還是覺得很新奇?世界原來有這些人?讀一所懂得培育孩子、發揮他們潛能的學校會更好呢!」


Rainbow身邊也有力谷孩子的朋友,叫她大惑不解,兼心痛。「我朋友是老師,很誇張,她要K3的女兒做小一的數學題,弄得女兒哭起來。她不擺休,說要將女兒的潛能谷出來。我問她:『見到個女喊,你不覺得難受嗎?』她說:『不覺得,我認為是激發潛能,女兒計完數就會笑,無問題呢﹗』我無話可說,很難認同她。」Rainbow有個疑問,「不開心的感覺/陰影,真會在短時間內消失嗎?」讀書、學習最重要是開心,哥哥讀N班下學期,玩到不願意回家。因此,Rainbow讓哥哥讀全日制幼稚園。「有人覺得讓小朋友讀全日很無聊,但我覺得睡覺,學進食跟玩都是學習,basic training﹗有助小朋友自理能力發展。」「見到護士朋友的女兒四歲了,要工人像公主般服侍她;要餵食,上廁所要幫她除褲、坐下,完事後要工人幫她清潔。她就連穿衣穿襪子亦不曉。」Rainbow朋友放產假才發現問題,緊張地糾正;女兒接受不來,情緒出問題。「要逐步來,先學吃飯,再學上廁所;獎星星,多鼓勵!」



媽媽態度溫和‧話題多


不管有多緊張孩子,媽媽能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始終事半功倍;傳遞的訊息,孩子亦容易吸收;關係也自然來。「父母的態度,孩子會記在心中,長大了都會記得『原來你這樣對我。』」大兒子只得五歲,但跟媽媽有很多話題;傾買玩具,談學校生活,講吃飯禮儀。Rainbow閱讀雜誌時,他走過來一看,話匣子又打開。「他見非洲大象被人削去半邊面取象牙的照片,問我那些人為何要這樣做?要牙做甚麼?我話用來裝飾。他說『不需要用這些來裝飾吧﹗我又不覺得很美,機械人更加美啊﹗』哈~~」有時跟兒子討論新聞,都令Rainbow發現兒子的可愛。「講到有個2歲小孩掉落街慘劇,他問:『點解?』爬窗啊﹗弟弟喜歡爬窗,他就跟弟弟說:『如果無窗花,你掉落街了﹗你以後敢不敢?』『不敢啦﹗』『見不到Daddy、Mami好不好?』『唔好啊﹗』哈﹗哈﹗」兩兄弟性格不同,哥哥比較獨立,弟弟愛黏著媽媽。有時哥哥會抗拒弟弟,但弟弟卻會遷就他,還會維護哥哥。


「哥哥性格較固執,近來會同弟弟講『我不想跟你做朋友』,我便轉過來問他:『如果我話不想跟你做朋友,你會怎樣?』『不開心啊﹗』弟弟的感受又如何?他說『係喎﹗』人越大,惡是行不通的。」問起兩兄弟給她的難忘片段,即刻想到。「我家廚房有個欄,兩兄弟想吃東西就在那兒等。弟弟推倒哥哥,把欄都推跌了﹗Daddy把哥哥罵得很利害。其實我知是弟弟做的,但Daddy覺得他是大哥,不能跟弟弟玩到沒節制。哥哥大哭,弟弟又哭,說:『不要再罵他啦Daddy,是我推哥哥,哥哥才會跌。嗚嗚嗚…』哈哈~~新年有人派利是給哥哥,哥哥又會說:『弟弟那份呢?』」兄弟情深,始終是媽媽最想見到的。他們一家感情融洽,花上時間相聚是很重要,閒時會去沙灘玩、游泳,去郊野公園。Rainbow跟老公的拍拖活動,就更多姿采。「我們都是輪班工作,Weekday會一起行街,享受一下。有時會去海洋公園玩,帶著他們玩不到機動遊戲嘛﹗去行山,去西貢吃飯,去平時帶著他們去不到的地方,哈哈~~~」    (miu)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父母專訪:「孩子自動走位」教育法




 霞和丈夫曾是「基督少年軍」(簡稱BB)資深導師,兩人育有一名初小階段的兒子。出奇地一對投入服侍制服團隊的父母,又未必會打造一個有嚴明軍紀的家。夫婦性格開闊,給兒子自由選擇及獨立空間。父母齊齊玩活動,從旁觀察、鼓勵,捕捉兒子興趣。兒子又自自然然自動自覺自動走位、自學自娛自動幫手!哈哈~~~樂在其中!




 孩子會自動走位!

芷霞和丈夫在BB服務時,積極推行活動,兒子從小便活躍於「BB」群體,對他的發展幫助不少。「我帶他回分隊,不理他的。他很小就自己在幾層樓跑上跑落。」芷霞放心到一個程度,「我和老公入Lift,可以把他留在外面。有認識的家長會代我們照應他,我不是刻意這樣做,只是真的不擔心。」如今兒子六歲,他從一、兩歲還抱緊媽媽的腳的小孩,變成一個幫隊員探熱、擠消毒潔手酒精、點名的小幫手。芷霞亦讚嘆「已經很獨立,是半個小導師。他會模仿我們,不會大小事都要我們幫手。」早前他跟隨父母參與家長組活動,開派對。媽媽是主辦人及導師,爸爸幫忙當義工,父母只專注活動,他會自動走位。「自己穿好制服,反過來幫我手準備禮物、擺放食物。在那個場景,我們好似不認識的。」「完了party,他自動幫手搬垃圾。那垃圾袋好似聖誕老人的禮物袋一樣大,他放在地下拖行,哈哈~」


這位六歲的小男孩真值得讚賞,可是導師媽媽「不會即刻回應他。沒特別啊,只是做點事而已。我不會說『你好叻啊!拿大袋垃圾。』由其他人講啦!其他人讚他,我就望一望,心入面給他一個credit,假以時日才說出來。」兒子很小便穿有鞋帶的鞋子,又會幫忙刨蘿蔔,給媽媽造蘿蔔糕。「還會幫手砌東西,一起煮食。飯後他要自己執拾碗筷,也會讓他洗碗。我跟他說『姐姐是幫媽媽的,不是幫你的。』很小就明白要自己動手。現在給他鬧鐘,聽到鬧鐘就自己起床,未能做到一百分;但我們給他的環境是要訓練他獨立。」此外,芷霞希望兒子懂得表達自己。「他每晚都會用一張posit寫下心情,寫得最多是『今天我很開心』;寫完就會貼在床邊。慢慢教他表達自己吧!」原來兒子見過芷霞寫心情,所以跟著做;也成了母子互動的好機會。「有時我會加一筆,『媽媽都覺得好開心。』」心聲用文字記下,勉勵的句子亦然。

今次做不到,下次啦!
當兒子犯錯的時候,貼標語也能傳達芷霞的期望。「我不會即時說教,即時他是聽不到的,我會找機會再跟他傾。牆上貼有:『錯了真可惜,下次可做到』。通常他說謊,不尊重人,我會執整;Time out,停一停。品德上會看緊一點。」凡事講道理,芷霞亦會多表達自己的感受給兒子知道。「『你這樣做,令我很不開心呢!』我盡量講。」芷霞自覺跟丈夫的性格都開闊,只要兒子先完成基本的責任(功課),他在家裡很自由。沒有軍訓式操練,卻有許多好玩的活動。「沒有軍訓,放學回家應該要休息一下。讓他玩,甚麼都不說。玩摺紙、看圖書、玩UNO,每日這樣做;有時更會跟兒子一起跳《江南Style》,讓他知道媽媽有時可以輕鬆的。不過,一定要先做好功課。」對於兒子的學業,芷霞直言會擔心,「不過老師話OK,那就OK啦!我們自己都不是很彪炳啊!每對父母都想兒子拿一百分,今次做不到,下次啦!」

細聽芷霞的分享,其實能輕鬆的時間不只「有時」,還稱得上「不少」啊!她講述跟兒子平日的生活,已知不單輕鬆,簡直開心。「學彈鋼琴已經兩年,沒有練過琴。直至早幾個月老師話『要練琴啊!』,我才想起。」沒有在家添置鋼琴,不是買不起,關乎媽媽的價值觀。「我覺得貴,我會教他價值觀。太輕易得到,不珍惜。在教會練琴,去琴行練琴,一樣可以。假如他某天說真是沒有興趣啊!那就糟糕了!不會逼他?太沉重!」興趣怎能強逼呢?芷霞跟丈夫只會給予不同的活動機會,兒子參與是了。有益身體的運動,芷霞會多下些功夫。「游泳對身體健康很有益,我叫他『陪mami去游泳啦!』我想他學識,但不是壓逼他去。有時他不去,我就話『Daddy同我去,你留在家啦!』他又會去。兒子不想上游泳班,芷霞軟硬兼施。「我時不時會說『我想同你去游泳,我覺得很開心呢!沒游泳,骨頭又會痛。mami以前都不懂游泳。』」「不要緊,你不學算了!別浪費我的錢,報一期要用七百元,不學要早講。」他說「報名啦!」
  捕捉孩子的興趣!

爸媽同行和鼓勵,對孩子培養興趣或發展,有強大的影響力。芷霞參加兒子學校的運動會田徑比賽,「跑了個季軍回來,同時,阿仔又得了亞軍。我便說『阿仔好叻,跑贏我。』捉到他真是喜歡跑步。報《野外定向》給他玩,希望他得著更多自信心。」「捉到興趣,著力發展,喜歡真是第一步。樣樣填鴨式塞給他,『吃』完之後也不知得著甚麼。如果他喜歡做某件事,給他機會做多些,培養到自發性學習。」三口子有機會就參加「野外定向」又或者參與純粹玩樂的活動,難怪兒子常說「今日好開心」。「參與過大自然工作坊,用麻包袋拉著兒子在山坡玩,用奶粉罐扮踩高蹺。剛摘完士多啤梨。」靜態方面,如閱讀,芷霞的鼓勵方法簡單,卻很湊效。「最想他自己讀。自小堅持每晚Story Time,看很多書。浸了幾年,有果效。用獎勵計劃,讀夠二百本書,在他的生日會,請了神秘嘉賓(教會主任)頒證書給他。他很自豪,告訴同學仔。從此自行紀錄書名和作者資料……」我引他「不知何時看夠三百本呢?」

「不會有很大壓力,我沒有強逼,逼不來。」不勉強兒子,但芷霞自稱是家中的惡人。「跟他串字的時候,有忟憎大聲的。記得他年紀較小時,因為不聽話,我控制不好脾氣,掌摑了他一巴。好記得,好guilty,好很悔!他都記得。媽媽的手是用來錫他,卻用這手來打他。他知道媽媽惹不得。我跟他說mami做錯了,求他原諒!」此時,爸爸出場了。「他做和事佬!『媽媽這樣對你了,你原諒她嗎?』」兒子很仰慕爸爸,覺得爸爸了不起。有時候,媽媽的話影響很大。「我會話『這些事我做不來,叫爸爸做吧!』『這件事先問問爸爸呢!』『換燈泡媽媽不曉得,留待爸爸做啦!』他知道爸爸叻!Daddy又參加了家教會,網上會有他的video看,他興奮說『Daddy啊!』」芷霞刻意建立爸爸的威望,原因很單純。「他是男孩,有些東西我滿足不到他。我不想他成為『群腳仔』,任何事都依賴mami。他見到Daddy的做法,將來都模仿。見Daddy修理單車,他會拿工具箱出來,幫手轉鏍絲。」爸爸都很聰明,配合著媽媽:「Daddy今晚開會,你照顧mami。」 (miu)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父母專訪:拍住上,發揮教仔威力!


佩恩Shirley從事社工及專業培訓工作逾十年,擔任家長講座講員,與父母、老師分享培育孩子的知識與技巧。肩擔母親角色後,逐漸退回家中,全職相夫教子,但赫然發現豐富的知識裝備,對容易恐懼、多焦慮的兒子作用不大……如何是好?幸得「背後的強老公」發功支持,那又確不同啦!




「別控訴」自己做得不好


踏入Shirley的家,整齊簡潔的佈置,騰出了寬闊的客廳,給人舒適自在的感覺。小朋友在其中玩樂,真夠愉快。Shirley的大兒子六歲,剛上小一;小兒子三歲,剛讀幼稚園低班。兩子性格各異,大兒子較文靜,易懼怕,多焦慮;而小兒子則熱情、活潑。爸爸說:「假如擦損了皮膚,弟弟話『無事』,哥哥會大哭;他少少損傷都要用膠布,而弟弟就覺得『不痛啊!』」兩夫婦笑言「他們可以互相學習,平衡大家的性格呢!」孩子性格不同,父母跟他們溝通互動,甚至管教的方式亦有分別,Shirley認同「要調教」。「神的恩典很豐富,兩個不同的生命豐富了我自己。上帝要擴張我們眼界,讓我們看得更多、更闊。」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社工,Shirley滿有知識,通達技巧,惟她略有感慨。「以前主持講座,講過的知識,好似應用不到啊!」

面對有情感又獨特的生命,如她所言,要調教。不過,首先要被調教的人,或許是媽媽自己。「我會從神賜的禮物去看,我相信多大的挑戰都可以經過,而在過程中一定有所學習。」在經歷中,Shirley曾經控訴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平常如為大兒子洗頭,已經叫她傷神。「他由小到大怕水入眼,自己做社工以為學習明白他的情緒,運用EQ,盡量幫助他。但這段時間會很長,實在不夠耐性。又思考過『要求是否超越了他?』重覆告訴自己『很明白他,他是獨特的,他年紀少,有點恐懼可以理解,一定要給他多點溫柔……』有時做不到啊!」每當洗頭,大兒子就很驚慌,反應很大。Shirley忙碌時,實在沒有空間安撫或接納。「有時以為做些事可以幫到他,未必一定,做得不理想,一定有脾氣。後來學習到要先安靜自己、祈禱,學習不要控訴自己,那時會有一份力量出來。帶著罪疚幫不到自己向前行,卻會影響情緒。」




「不計較」‧看對方為重要


Shirley忍不住發忟憎時,丈夫怎麼辦?他說「我好感恩,她百分之九十九都沒有忟憎。那狀態不可以用忟憎來形容,她只是著重管教。因孩子本身行為、態度出問題,她才會執著地糾正。」得丈夫理解,家裡略為緊張的氣氛,已能緩和;而且他跟Shirley站在同一陣線。「聽聽兒子解釋為何有那些不恰當行為,多了解孩子的出發點。」他頗欣賞Shirley管教兒子的做法:「不在公眾場合糾正他們,帶到一邊給予空間。不管她怎樣教訓兩個兒子,兒子最終都會擁抱她,有愛才有這些response,否則孩子會反叛。」Shirley不忘笑著「回禮」,讚讚丈夫,「爸爸做家務好難得,上班又做家務,好累的。」「小兒子出生後,有兩年時間聘請過工人。後來,爸爸工餘時間就負責煮飯、清潔。他輪班工作,上班前會預備好飯、餸。」「處理家務我不太強。」丈夫即時回應:「但都做得好好啦!」Shirley笑了,「多謝!多謝你!」鼓勵很重要啊?二人齊聲說「對啊!」


Shirley認為丈夫是上帝賜給她的恩典,稱他為「背後的強老公」。惟人在忙亂中,人總有負面情緒,爭執也屬等閒事。如何處理衝突,以至復和感情,很重要吧!爸爸說:「爭執都因為我太累。不夠休息,情緒不好。通常睡醒就沒問題,之後再跟太太傾,表達看法。」Shirley則謂要學習安靜,不反駁。「提醒自己他已經很辛苦,男士要被尊重。」忍一忍安靜下來,為大家騰出了空間,這個空間很重要。「不作聲,自己祈禱,之後就踏出去說:『老公,別生氣啦!』關係重要過事件。」同是基督徒,婚姻以上帝的愛為基礎。Shirley說:「有愛就容易得多,無需計較那個合理?」丈夫補充:「先原諒對方,看對方是重要的,要愛和體諒。」



 

「多陪伴」‧孩子學在其中

看重對方,也看重兒子的品格。爸爸說「我希望大仔能尊重人、保護人,如果他很冷漠,態度有問題,是反叛行為;我會介入,正視問題。」Shirley有時未必同意丈夫的介入點,認為他誤解兒子的出發點。只是她會按捺著,晚點再說。「那刻要尊重爸爸,不出聲比較好。」Shirley說:「我讀過幾本書《如何教育孩子品德》《由零歲開始》《孩子心、父母情》都說最重要是孩子的心被引導。基督教講品格,要反思行為。有次兒子們爭玩具,我問大仔『你覺得這行為有沒有愛啊?』『我們行到走廊要安靜,因為隔壁媽媽剛生完BB。BB在睡覺,如果被吵醒,媽媽會好辛苦。』讓他知道安靜不單是行為,是關心人,出於愛。」同樣地,面對兒子犯錯,父母亦要留意愛的表達。爸爸說:「即使犯錯,也不能摒棄他,別趕出門口,勿講傷害或咒詛的話。」

對於兒子的學業,爸爸則說:「她是非一般媽媽,沒要求我四出張羅,就直接將一間學校告訴我。理由是『讀得開心,又近家門。』」Shirley說:「在主內好輕省,簡簡單單就是美,輕輕鬆鬆最自由。」要享受家庭生活!「陪伴很重要,跟孩子『一齊生活』,讓他們看見、學到我們的事。耶穌都跟門徒一起生活,是生命師父。弟兄姊妹來我家敬拜聚會,他們就入房玩。我們去探訪人,都帶他們去;不是去玩,是『一齊生活』,是學習,生命傳承。」爸爸煮飯,兒子就坐在一旁看。長大一點,爸爸就教他煎蛋,砌東西,「希望他將來自己識煮啦!」兒子現已自行執拾鞋子、捧飯、抹枱,做家務學習承擔,蠻不錯呢。至於兩兄弟的爭寵問題,Shirley有辦法,「讓他們知道一個是心肝,一個是寶貝,常常強調『上帝創造你們是獨特的,媽媽都以獨特的愛愛你們,兩個的愛不同,無需比較。』」哥哥扭抱時,爸爸會說:「『爸媽抱你的時間比弟弟多三年。』他好開心!」哈哈! (m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