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義工爸媽 全職助人 身教孩子同理心


有扶貧夢的朱軍和關明慧夫婦,在育了一對小朋友後,堅持自籌薪金當國際扶貧組織國際十字路會的全職義工,他們的一對囝囝置身在聚集各地義工的國際化社區中,培養出自由探索及同理心。

朱軍與明慧(Alice)是國際十字路會(Crossroads)首對華裔義工,一家四口去年入住十字路會在屯門的會址。Alice自小已有扶貧夢,社工系畢業後加入施達基金會前赴甘肅最窮困的農村,負責教育工作,曾籌錢鼓勵當地回族婦女養雞自力更生。「她們買一兩元鹽都要向丈夫要錢,有了工作能力後,感到有價值,後來更成為社區中的領袖。」

 沒有隔膜

Alice同時在當地找到另一半,認識內地大學生朱軍。朱軍現於十字路會當維修義工,坦言當年在內地做電機技術員時收入不錯,卻不開心,故思想人生方向後決定到農村當義工,人工少了三分二。「但我沒後悔!我小時候很窮,曾因一本五毛錢的書仔被同學追債。雖然年紀小,但那傷害也挺大,長大後很想幫窮人。」他笑謂當初是被太太的熱心感染。「我未見過香港女仔可以如此不怕污穢,也欣賞她對窮人真心。」他坦言不怕沒錢開飯,感到今天的生活幸福充實,且有充裕時間照顧兒子。

去年夫婦倆一齊加入國際十字路會,成為自籌薪金的全職義工。由於該會沒有華人義工,Alice加入後,今年開始有華語體驗活動,而朱軍負責營地的維修工作。一對囝囝:七歲的恩懷(Sam Sam)及五歲信懷(Ding Ding)在村內短時間已識到不少外國人。Alice笑謂:「細路之間沒有語言隔膜,最重要有得玩!」

兄弟倆日常隨時踏單車、玩滑板。Ding Ding見路邊有古怪木頭便隨意拾回家,他們愛在布滿鐵皮屋的體驗區跑跳,那裏有模擬洗手間和廚房、輪胎區及給戰亂兒童用來工作的運磚車,可自由去推,也會揭開鐵皮屋的門,爸爸不會禁止。營地內有介紹童兵區域,用紅及白色石仔鋪路,示範戰亂兒童如何上學去。Alice會與孩子分享:敘利亞兒童自出生已住在難民營;在戰亂的國家上學,小朋友第一要學認石頭顏色,學分辨那裏有沒有地雷,還有不少孩子自細已要做童兵打仗。

珍惜資源

兄弟倆沒有遊戲機,爸媽的手機也不下載遊戲。Sam Sam見到朋友玩只會望一望,好奇心不大。他們放假玩過康文署舉辦的活動,但反而喜歡在屋企自由畫畫。Alice笑謂:「他們也有慾望,但我們很少買一手衫或玩具,會嘗試向大仔解釋。我們正在用別人的錢,因生活費是向人家募捐,故不可太浪費。」

Alice謂有時會想起與她同期畢業的朋友,收入都比自己高。「但念頭閃過便算。」他倆都信奉基督教,相信上天會照顧。「走出第一步,便會看到另一新天地。那收穫是人沒法計算和想像,當你見到這條村有年輕機師、音響師及在哈佛和牛津有兩個學位的人,自然感到快樂與收入,沒有特別大的關係。」


文章錄自:




 博師奶有話兒:

義工活動沒有錢財收益,可是參與其中,卻能得著金錢沒能比美的東西。

如孩子當過義工,過程有恰當、合宜的指引,孩子體會到的事情、孩子的視野和胸襟擴張多少,非大人能想像得來。深信,當孩子遇上困難,沒那麼容易放棄。

父母當義工或行善的愛心,也會被孩子欣賞、敬重;皆因小小的眼睛已看見一切。雖然嘴巴未能說出,但心領神會。

博太小時候,家境平平。四、五歲左右,有一天,有乞丐上門要錢。嫲嫲友善地對他說:「我沒有錢可以給你,不過我剛剛煲了粥,你要吃碗嗎?還有些糧食,你拿去吧﹗」 

一幕影響深遠,永遠難忘﹗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父母專訪:忙碌父親「親子秘技」---am730盧覺威


果用個「忙」字去形容父親這個人,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異議。為了生計,父親日出而作,日入也未必能歸來;有些孩子睡前,也未能跟父親道晚安。可是,忙就等於沒有空間親子嗎?盧覺威也是忙碌父親代表之一,但他卻親子有方,關鍵在於想通了一個問題。「子女一直成長,你最後留下什麼給他們?一筆財富?還是一個他們不太認識的父親?」值得深思﹗


祈禱非常好

盧覺威Ricky現時是報社的執行董事,工作忙碌指數高企。很多時孩子準備睡覺,他才踏入家門。幾年前,他更要飛往國內工作,一星期四天不在家。他自言並非工作狂,但對工作仍然要有承擔。「工作要全情投入,神交託的,要忠心去做。」然而,他沒有疏忽一點:孩子是自己的,希望自己能做好父親的本份。因此,Ricky盡量善用與兩個孩子一起的時間,作親子互動,邊玩邊教,名乎其實quality time。他兒子今年6歲、女兒3歲,這個年紀的小孩仍算聽教聽話。Ricky認為現階段最sweet,要好好把握。

他真是很會把握,即使孩子已入睡。「時間是爭取回來的,他們準備睡覺,講到故事最理想。但講不到,仍有事可為。當孩子未睡得濃的時候,在床邊陪伴他們,看看他們睡得好不好。坐著無事,祈禱非常好,因為愈祈求愈多事求,將事情交託給天父,為他們每個器官,將來的男女朋友、家庭祈禱,可以講到很遠。祈禱時,會和他們連結起來,對他們的sense會重很多,會檢討和他們的關係,又會展望很多,心靈和屬靈上都更親密。沒有實際面對面的時間,但用15分鐘祈禱,能反省很多事。」筆者記得小時候,父親也會偷偷替我蓋被,那種窩心的感覺存留至今。


儲起親子感情分

Ricky又認為與孩子的感情分需要放進「感情銀行」,慢慢儲起來。給孩子溫暖的家,總能生利。「我家有一幅牆全是相片,不是很美,只是一張張近照,旅行相、生日會相,會加深孩子與家人的關係。如果父親很忙碌,家裡擺放他的相片是很好、很實際的做法,特別是我有段時間在國內工作。另外,就是將他們的畫作在家貼堂,肯定他們。」令小小心靈感受到家庭溫暖和父母的愛,原來在家居佈置上也得花點心思。除此以外,親子感情分也可從四人同行的做法獲得。「在家我和太太會一起陪著他們,不會各做各的事。有時一起祈禱感謝主,四個人拖著手舉起玩人浪,他們覺得好玩。感謝主是很喜悅的事,入心就好了。」

Ricky又喜歡帶孩子去自由行,優點是能朝夕共對,一齊經歷旅途中發生的事。「在韓國的餐廳見別人大叫『飲杯』,我們四個又『飲杯』,影相影了四隻手、四個杯。在星加坡海灘畫沙,海水湧來又沖走了,很享受那些時間,靈機一觸影了四隻腳。四個人在一起的感覺,是很美好的。培養出團隊精神,便有凝聚力。」孩子出國遊歷過,會增廣見聞,亦增加了遊戲靈感。「去旅行之前在家做定warm up, 玩role play。想像已經去了旅行,有room service自然要講幾句英文 / 普通話,又要扮下check in,很有趣味性。」看來這位父親玩得很投入。


隨時隨地能親子

這位點子多多的父親,親子辦法不用太過勞師動眾,亦不需要大量精神體力,只是坐著已經玩到遊戲。家中的物品,原來可以變成好玩的玩具。「隨便收起遙控器,然後叫兒子猜猜;給他一些提示,有掣的,有數字12345的。然後,調轉角色,他收起物件,由我來猜。大家有互動,他又可以學習表達。我們又會坐在沙發上,扮正乘搭港鐵。我扮老人家突然倒地,他反應很快,起來扶我坐下,這也算是一種訓練。玩遊戲應該很開心,大人投入去玩很重要。」Ricky的女兒年紀少,她的遊戲暫時只限於「騎膊馬」,但同樣興奮。

曾經有段時間Ricky在國內工作,與孩子少見面。估不到他竟然利用接機時間去親子,簡單深刻而真摰。他忽發奇想,模仿電影橋段。「有次他們來接機,我記起有些電影片段是跑跑跑,然後抱起轉幾個圈才放下,我照做囉!他們很enjoy。從此以後,有時我放工打開門,他們會衝過來,哈哈!我鼓勵父母多親子接觸,條條大路通羅馬,就看你的心,而我相信個個都有心。」現在Ricky留在香港工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多了,很享受。「子女一直成長,你最後留下什麼給他們?一筆財富?還是一個他們不太認識的父親?最sweet是這段時間,大一點便不會跟你,這段時間要把握。其實父親親子並不容易,有時要付代價,不過值得的。」



爸爸形象靠媽媽

問他做父親難不難?「迷惘,不懂教,要學習。我相信他愈大會愈多事情,要放手,但要放多少才夠?或者將來他要我買遊戲機?買不買呢?跟他一起玩還是怎樣呢?不知道,真要上『父母BLOG』學習下,邊學邊做,神有恩典的。」問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父親?Ricky卻這樣說:「牧師講過一句話『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由太太去定。』父親夜放工,太太講『Daddy咁夜返,唔知做乜?』,亦可以講『Daddy工作好辛苦,晚晚夜放工,返唔到來吃飯,都係為咗賺錢養我哋。Daddy返來,拎拖鞋俾佢啦﹗』日日跟孩子洗腦,就看媽媽了。」

其實教育孩子,Ricky多數依賴太太,他個人對孩子的要求,重要是有正確的價值觀。「聖經所說『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如能進到孩子心,無論將來他們遇到什麼風浪,都可以『揸得穩條船』。」教育孩子並非一個人就成事,他笑言親子之餘,也要對太太好。令太太開心,Ricky當然有計。「有次和教會一班弟兄一起拍些片段,在螢光幕對太太講『我愛你』,令她很surprise。結婚7周年紀念,登報多謝太太,肯定她的付出。我一樣要付錢,無優惠啊!太太製作的花,我放在工作枱上。太太和孩子獎賞給我的HELLO KITTY貼紙,我也珍而重之。」Ricky將貼紙貼在銀包裡,隨身攜帶。貼紙其實是很好的提醒,提醒他要盡早回家,和孩子來個Big Hug吧﹗ (miu)


(「重溫溫馨」:訪問於2008年9月)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家事新聞:親子共讀竅門 發問引導思考



報專訊】親子共讀愈趨普遍,但箇中技巧未必「人人識」。有調查發現,本港七成家庭有共讀習慣,以母親伴讀為主,惟部分家長未懂發問技巧,難引導子女作深度思考。

小童群益會上月訪問轄下服務單位逾1,200名家長及小童,以了解他們的閱讀習慣。結果顯示,逾七成家庭設有共讀時間,近六成由母親伴讀。

逾四成受訪家長表示會不定期與子女共讀,每周與子女共讀「一至兩日」及「三至四日」的人數相若,各佔近兩成。時間方面,近半家長稱每次共讀「11至20分鐘」,但近八成人認為,共讀時間僅屬「還可以」或「不足夠」。

最理想每周3至4次

該會服務總監陳志雄表示,不少家長明白共讀有助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無奈工時長,共讀時間不理想。他提醒,親子共讀「重質不重量」,最理想每周三至四次、隔日進行,每次10至15分鐘;共讀完畢後多向子女提問,引發他們反思。他補充,家長多懂得說故事卻未必擅長「問問題」,「家長們很『叻』,(說故事)懂得加入抑揚頓挫,但未能掌握提問技巧,引導子女進行反思。」建議家長多向子女提問「處境題」,例如「如果你是主角,會怎樣做呢?」

機構又抽出374對家長與兒童作進一步分析,發現家長多喜愛以童話、生活常識及教科書作共讀題材,並以書本內容、協助子女發展及價格為挑選的大原則,而子女則希望能與父母共讀童話、生活常識及漫畫連環圖。另外,逾七成家長傾向與子女共讀紙本書而非電子書,理由是紙本書較傳統,以及不用擔心子女濫用電子產品。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專家教細路:打倒「小魔怪」



上有一隻神秘的小魔怪。它神出鬼沒,來去無蹤。牠最害怕快樂的笑聲、正面的能量,情況就像孫悟空聽到「緊箍咒」,叫牠頭痛欲裂。牠最喜歡甚麼?不忿、悲傷、憤怒。每當遇到它們,小魔怪便會頓時狂呼叫好──有了這些食糧,牠才可以變身成大魔怪呢!「哈!哈!哈!」你聽到嗎?又有一隻小魔怪正在打鑼打鼓,興高采烈地慶祝自己即將變成大魔怪,快將征服一個孩子的心靈了﹗


今天是下學期考試的第一天,小軒應考的第一科是數學。雖然爸爸媽媽已經跟小軒溫習了許久,他亦把練習中大部分的題目答對,但他仍然非常緊張;緊張得考試前一晚,夢見自己在不斷計數。

這時候,鐘聲已響,小軒與其他同學們默默埋首作答……『糟了,我不懂得答第一條題目,這一條很難答呢!』小魔怪笑嘻嘻地從小軒的心中抬起頭來。小軒一邊做卷,一邊想『死啦!第一條題目已經這麼難答,往後的部分一定更難了!』小魔怪頓時長高了一寸。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小軒越做越緊張,心越來越亂。『我該怎麼辦呢?這份數學卷那麼難,我一定做不完的!』小魔怪生了尖尖的利齒出來。小軒身後傳來陣陣的揭紙聲,他心想:『為甚麼其他同學做得這麼快,他們已經揭去下一頁了,怎麼辦?唉,這次考試一定泡湯了。』此時,小魔怪變成了大魔怪,並在小軒的心中跳起舞來,高呼打勝仗了﹗


這隻魔怪是誰?牠的名字叫「負面想法」﹗

的確,面對挫折和不如意的事,孩子的即時反應總是負面的。如在考試的時候,面對著不懂的題目,孩子的腦海裏可能會即時浮現一大堆負面想法:今次考試真難、我一定不合格了……或許,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若不加緊注意,便會讓大魔怪牢牢控制孩子。

那麼,如何先戰勝小魔怪呢?要對付牠,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趁小魔怪剛出現的一剎那,立即按捺著牠──運用正向的觀念消除負面思想,時常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

像上述的情況,我們可以教導孩子這樣想:「即使這條題目失分,我仍可在餘下的題目得分。」「這條題目不懂做,不用怕,先做其他題目。」

嘗試以51的黃金比例去對抗牠──即以五個正向想法去抵消一個負面想法。千萬別跌入自憐自憫的深淵中,任由小魔怪像「吊靴鬼」般,無休止地纏著你和孩子不放,更不要給牠任何的機會演變成大魔怪。

好了﹗你已掌握消滅小魔怪的必殺技。那麼,你還不快快與孩子合作,一起把牠擊倒?


陳志耀 Tommy C.Y.Chan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願放手」和「開眼界」



淑梅足跡:「願放手」和「開眼界」


近接受著名國際教育機構邀請,藉個人的親子經歷去鼓勵年輕家長以正能量的態度去培育子女。首先,別誤會我的兩位寶貝贏在起跑線上,實在,他們的小學成績並不理想,及後竟能考進世界頂尖大學,身為媽媽的我抹一把冷汗。

到底兩小鬼是怎樣過來的?我又做對了些什麼?

檢示過後,我相信是「願放手」和「開眼界」。孩子還小,習慣每年舉家到海外旅遊,吃喝玩樂,無甚建設。終於我想到要好好利用暑假,送他們到世界各地參加短期遊學課程。

哥哥是開荒牛,第一年誤打誤撞的選擇到英國,仔仔口中的寄宿家庭吝嗇,午餐是白麵包夾番茄,果汁也是全超市最平價的。我心痛卻歡喜,他得到了磨練。結果,他學懂了提出要求,一星期後,他可吃到芝士火腿三文治。妹妹也不甘後人,其後也參加了加拿大的IT證書班,我相信她能夠有信心報讀麻省理工,正是當年埋下了伏線。

記得那年,哥哥見校園一望無際的大草地拚命狂奔,竟掉進一個地洞裡,送醫院打石膏,他體驗到同學老師對他的關愛,他也對傷殘人士更了解,更笑言成了輪椅專家。今天兩人朋友滿天下,當年認識來自世界各國的同學們成了強大的人際網絡,對今天的工作起了很大的幫助。遊學的經歷豐盛了他們的人生。





博師奶有話兒:

旅遊還是郊遊?遊學還是野外定向、歷奇活動?豐儉由人﹗我相信重點是,心態與目標。要是肯嘗試放一放手,孩子在香港也能擴闊視野,擴張胸襟。趁暑假,也許我也要學新事物,也讓孩子經歷些新的。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家事新聞:教出聰明孩子 秘訣是多傾偈



濟日報專訊】如何教出聰明的孩子,已發展為一場全球競賽,國家鬥排名,家長也唯恐子女落後不惜金錢催谷學習。一名走訪各地資優生的專家指已找到聰明的「秘方」且還是免費的,值得一聽?

PISA上周公布電腦化評估結果,本港學生在解難、數學及數碼閱讀3項評分均落後星韓,引起不少討論。PISA向來被視為檢驗各國教育體制及未來人才競爭力的指標,如何教出更聰明的孩子以面對未來競爭,是各地教育界及父母的最渴望找到的答案。

對話須隨機應變 可刺激思考

一名曾到訪在PISA名列前茅的國家如芬蘭、南韓、波蘭等,以及調查訪問逾200名學生及老師的記者兼作家Amanda Ripley,早前接受台灣雜誌《商業周刊》訪問時便談到如何教出聰明的孩子。

或許父母或老師認為,要孩子變聰明便要苦幹,做更多練習、背更多書,解答更多越級的難題,但這名曾著書《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又被形容為「訪過最多資優生」的母親,看過這麼多聰明的孩子,卻對聰明另有定義。

她指出,聰明是學習成果,以前是累積教科書等各種知識,但現在講求在知識和技巧基礎上持續吸收新資訊、重新解讀且有自己觀點、可調節及適應改變,才是現代的聰明。

父母可以教出聰明子女,且還是免費的,就是多與子女傾談,說故事也好,論世界大事、興趣或甚麼話題也好,因為對話是可以隨機應變,如此才會刺激孩子轉換不同角度思考。

她在專訪中提到,美國有些父母會買高科技產品給小孩,發現沒有幫助,南韓的父母,在家教小孩閱讀和數學,也未必有助學習,因為都不及與孩子多講話。

讓孩子學懂如何快速回應日後世界變化的「現代聰明」,才是最有價值,聽來容易?但香港的父母是否可以做到呢?

與孩子說故事,近年不少專家都有提到,但香港不少父母的心態,只一味地鑽研如何有立竿見影的學習成效,說故事只是為了子女要多認生字,父母講,子女則只要聽及背生字,又有甚麼思考空間?

還原基本步 每天唱歌講故事

事實上,本港父母與孩子,豈止難有講故事習慣,更連說話機會也難得。孩子忙上補習班、興趣班,父母也忙工作。家庭教育學院2011年一項調查指,逾半家長承認每日子女與父親相處或溝通的時間不足1小時;明愛向晴軒去年4月的調查就發現,38%受訪家長每日與子女相處時間不足兩小時。

如此何來傾談時間?連晚上吃一頓飯,以往或會邊吃邊談論電視劇情節,現在也變成低頭玩手機,父母與子女說話,曾幾何時換了WhatsApp、又或以fb「對話」?

父母要更多與孩子談話,有助子女學習,此觀點不止Ripley提出,也是不少學者的看法。例如美國華盛頓大學今年初有研究指,父母多向十幾個月至兩歲的幼兒說話可助提升其長大後的語言能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也指出,父母與孩子有雙向溝通,比起父母單方面說話,不止刺激日後語言發展有多幾倍功效,還可訓練組織自己的觀點及想法。

英國一名議員去年曾發表相關報告,指溝通有助孩子大腦發育,建議父母多與孩子唱歌,每天講故事等,更建議政府為新手父母提供課程或指引教導如何與孩子多說話。

現今父母四出尋求育兒秘訣,其實,還原基本步,別忘了自己的角色,任何教材或興趣班,都未必及得上如何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填鴨。

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曾調查全球45個地區,發現本港學生閱讀能力高,但閱讀興趣、動機卻接近榜末,而本港父母對閱讀的興趣,也是全球包尾。本港閱讀風氣不高(見表),若父母難以身教,又如何令子女樂於閱讀,吸收知識?

不少本港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責任交予學校或補習班,但要養出聰明的孩子,父母不能偷懶。所謂秘笈,就是如此簡單罷了﹗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家事新聞:女強人媽媽 九型人格 改善關係


於多家國際大機構任職高層的梁安妮(Annie),做事果斷有遠見,在九型人格中屬典型的第3號成就型,然而女兒樂心(JoJo)卻是天生率性的7號享樂型,兩母女有種兩種極端的性格,令她深深感受到要教導子女,先要懂得平衡自己的情緒和調節要求。

現今,23歲的JoJo在英國大學畢業後於當地從事電影行業,終於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人也定下來了。當年,愛玩樂無法受管束的JoJo,經常被學校投訴不交功課、遲到,也會淘氣得把校服前後對調穿上;家附近的路上,她會在認識的士多購買零食,或漫畫書,卻不即時付款,只說:「向我媽媽要錢吧!」氣得Annie七竅生煙,「她為此寫下了一疊厚厚的悔過書,都是我以後不遲到、不氣媽媽之類的說話。」可是不久又故態復萌。

給予自由

然而,3號成就型的Annie,天生女強人性格,曾為女兒鋪排入讀名校,並加入家教會服務。悉心的計劃女兒卻都無法配合,她曾經責怪自己:「是不是我常常到外地公幹忽略了她?」於是,她決心學習九型人格,才發現女兒天生的性格與自己截然不同,要教導女兒,先得調整自己的性格和情緒。

明知強迫女兒沒有用,Annie決定調節要求,「盡量給她很多自由。」傳統學校她不適應,中學派不到優良的學校,女強人的她更放下身段向學校校長叩門而獲得面試機會。之後,為女兒報讀國際學校,輾轉換了幾家學校,最後,帶她到澳洲讀書:「我對她說她一定要自己選擇學科,然後努力學習。」結果,女兒選擇電影系,是她讀得最長久的學科。女兒度假回港,卻說要生日前趕回澳與朋友過生日,Annie也知趣地讓她去,「這年紀朋友是最重要的。」

學會體諒

直至今天,女兒仍然會因為貪玩忘記回家吃飯讓媽媽乾等,然而今年女兒挑選生日禮物時,本來看中了一隻價值一萬元的名錶,但後來竟然說:「你工作辛苦了,還是我做兼職賺錢自己買吧!」這一番話,令Annie感到安慰,她多年順應女兒的性格來教導的策略似乎做對了,率性的她因着父母的體諒會慢慢懂得體諒別人,這好比責罵來得有效。成就型的她,在育兒的道路以經驗告訴我們,要先放下自己,才能成就子女。


錄自:女強人媽媽 九型人格 改善關係 | 晴報Sky Post


博師奶有話兒:

孩子與父母性格不同,的確較容易產生衝突。媽媽急先鋒,阿女慢郎中,做樣樣事都「嘆慢板」,真叫阿媽頭痛。角力、嘈吵往往因此而起,有時候身在局中,看不清。或者,真需要冷靜過後,退後一步,看看彼此之間的異同。能調節,便調節,及時處理問題;讓關係和諧,感情進步。

做阿媽容易嗎?日日都要.....看啊﹗忍啊﹗錫啊﹗改啊﹗抱啊﹗繼續衝啊......可是,因為做阿媽而獲得的智慧,與孩子磨合而拉闊了視野,擴闊了胸襟,促進個人成長,又是非常珍貴而難得的經歷。

大叫辛苦之後,換上的總是滿足又幸福的微笑。想想,其實笑容比「大叫」多,看著仔仔女女長大,快樂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