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家事新聞:名校生悲歌 10個有9個焦慮症

博師奶有話兒:

聽過不少老友心底話:「人在江湖,我都好無奈﹗你估我唔想大家都舒舒服服咩?功課、考試追住嚟,都要讀架?唔通由得佢包尾咩?」

其實大家都在「江湖」,哈哈~~~﹗只不過,我比較傾向量力而為。凡事別太勉強,孩子承載力人人不同,有時爸媽都未能完全掌握到他們的實際狀況;盡力就好,小心為上﹗





名校生悲歌 10個有9個焦慮症
壓力大逢默書會暈 靠作弊抄功課留精英班

子女升讀band1學校是家長的夢想,但10隻手指有長短,名校亦有人考「包尾」,有名校生坦言靠「出貓」、抄功課留在精英班,終不敵壓力出現各種病徵,甚至停學一年。

臨床心理學家指,名校生求助趨增,以成績中游者居多,「10個有9個都有焦慮症」;有學生每逢默書日便暈倒,家長求助時反指子女專注力失調,放不下名校包袱,堅持非名大學不入。

有直資學校透露,近年每年錄取數十名插班生,當中半數來自傳統名校,要加開班數應付(見另文——「轉校減壓 直資中學加班接收」)。

現年中六的盧卓瑩,自小一已在傳統英文女校就讀,再升上名英中,至中四時,學校規定要讀4個選修科,即合共讀8科之多;一如其他學生,課外活動亦不由自主,要應付鋼琴、跳彈床、跳舞等興趣班,而小一至中一均為田徑隊的她,逢星期一、三、五都要練習,終因壓力太大而放棄。

還有合唱團,她稱:「請假難過登天,老師會同媽媽講,練習好重要,無咗你唔得!」但她最後應付不了退出,連學業也追不上,名次大跌至最後20名。

怕上學缺席半月 終停學1年

勉強升讀中五的她壓力極大,坦言:「幾叻都會有人叻過你,點都outstand(突破)唔到自己!」同學間更是爾虞我詐;壓力過大令她連上學都提不起勁,缺席逾半個月後終停學1年,再由中四重讀。

在精英班的羅康瑞,中三開始須接受公開試操練,不能參與課外活動,連休息時間都沒有,無法適應令他由考十幾名,跌至約90名,但老師反施加壓力;為繼續留在精英班,他坦言只有「出貓」、抄功課,但後來「抄功課都抄唔切」,所以抗拒上學,並出現壓力徵狀,「一星期有兩日會嘔、胃痛,後來一聽到『返學』就覺得好驚。」最後,他放棄精英之名而轉校。

要抄功課保成績的不止一人,同樣已轉校的張文融,曾經「一日有18、19樣功課」,坦言寫字也感疲累,「做唔晒,惟有抄!」她指,成績愈見倒退,老師卻只幫成績好的同學,自己更被校方勸退學。

家長求助 指孩子專注力失調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去年接獲十多宗名校生因讀書壓力求助的個案,多為「高不成、低不就」的中游學生,「10個有9個都有焦慮症」,經常出現肚痛、頭暈及失眠,「測驗前及派卷前都肚痛」;學生及家長起初會以為「食錯嘢」,但發現徵狀持續,諮詢心理專家。

她又發現,臨近公開試,最近有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求助,他們都背負「名校包袱」及父母期望,「堅持『非三大不入』……怕入讀非出名的學校,會被其他同學比下去。」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亦指,過去一年接到4,000多宗求助,1成與學業有關,有求助學生「每逢默書日便會暈低」。

專家:家長看成績 勿只顧數字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臨床心理學家陸詠詩則指,若學生或家長是完美主義者,壓力情況更會惡化。她又指,曾有家長陪同子女求助時,反指子女「懶散、唔讀書」,甚至猜度是否有專注力失調,經分析後,壓力是源於學業。

陸詠詩呼籲家長面對成績時,勿只顧數字,「小學考第一,入到中一佢唔考第一,唔等於懶惰!」為子女選校時應按能力。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心靈共舞:爸媽身教●遊戲無限



爸從小便灌輸「學習」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從小他便鼓勵我每個暑假發展不同興趣。他曾說,長大以後可以慢慢賺錢,不希望我中學階段便趁暑假空檔去賺錢;甚至在暑假過後,仍想著賺錢,不尊心讀書。現在回想,我很多謝爸爸昔日的教導。我從小便視爸爸為「萬能博士」,我跟弟弟小時候的碌架床是由爸爸一手一腳裝崁而成。記得有一次,弟弟用塗改液塗鴉了我的啡色作業簿,以我當時的智慧,心想「今次死定了」,老師必然罵得厲害。弟弟塗鴉了我的作業簿,又有什麼方法可以使它回復原貌?焦急的我除了放聲大哭之外,也不知可以做什麼﹗爸爸隨隨拿起了另一本新作業簿,除下簿皮,將它更換到我原本的作業上。我當時的反應是瞪大眼睛,驚嘆爸爸的智慧。他永遠是我心目中的「萬能博士」。


多謝爸爸的言教、身教,此刻遊戲無限可與不同機構,點子(idea)作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也是緣於從小爸爸鼓勵我學習不同形式的興趣。由中國畫到水彩畫,由游泳到跳水,再到拯溺訓練;由剪髮到外展訓練學校的訓練,我興趣之廣及「八足多爪」的性格是爸媽從小訓練的成果。我媽媽是社交蝴蝶 (social butterfly),從小我跟弟弟便在晚飯完畢,洗碗過後,走到鄰居家門前玩不同的遊戲。小時候,家住彩虹村,媽媽常到互助委員會協助會計工作,所以我跟弟弟便有機會跟其他小朋友玩康樂棋。我的童年便在這些無拘無束的玩樂日子中度過,可能我內在的「遊戲基因」是從這個時期慢慢孕育出來的。


王詠詩博士 Winnie Wong
「遊戲無限」創辦人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家事新聞:莫文蔚分享學英語 家中常播BBC



語的學習和應用,絕非僅限於教室與課堂,更應融入生活之中。演藝人莫文蔚在雙語環境中成長,認同學英語基礎不難,深度鑽研卻少不了努力。學好英語,能為人生增添無限色彩。

莫文蔚(Karen)自小在中英雙語的環境中成長,從小接觸世界每事每物,已知它們同時有中文及英文名稱。「小時候家中閒話家常會說廣東話,一說到嚴肅的話題,便會轉頻道說英語,就算受責罵的語言也總是英語!」

自家製語言環境

Karen
媽媽莫Auntie曾任英文老師,會以Phonics助孩子學發音串字,令她小時候喜歡英文多過中文。「媽媽說的是標準英語,也懂得怎樣教,會跟我們玩遊戲學拼音,讓我們知道一個生字應怎樣拼、怎樣發音,加上自己對聲音敏感,又喜歡模仿,覺得串字不用死記,好好玩,看到一個陌生的字能即時拼出來,很有成功感。」她笑言要引起小朋友對語言的興趣,一定要自然、生活化,而非強迫學習。「小朋友愈早開始接觸正統英語愈好。小時候家中總有不同類型音樂在播放,會聽到很多英文歌和收音機BBC的新聞,當開始懂得閱讀看書,自然便先選看英文書。」

唸英詩積極作賽

Auntie為子女打穩良好的基礎,至Karen入讀小學就開始着重文法上的學習。她中小學均就讀女拔萃,學校裏有不少外籍老師,「小學音樂老師對我影響最大,因唱合唱團、練朗誦等最常與她接觸。」她自小二參加校際朗誦節,選的也是英詩。「那時為了挑戰自己,會選以英語為母語的組別,與外籍小朋友比拼,贏了會很有成就感。但參與比賽每次都要作充足準備,在練習過程中對英語能力也有得益。」

她在中小學積極參與不同活動,強調學校培養自己整體的發展。「爸媽有中國人傳統的一面,也有西方的自由度,在管教上取得平衡。而學校培養的不單是英語和知識,也訓練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有思想的人。」她指學語言要有天份,但選取自己有興趣的方法如聽歌、看電影等,能加快進度。「英語文法並不複雜,學好基礎不難,但要拿捏得好就要花時間鑽研。只要抱着正面積極的態度學習,對相關的課題必定會愈來愈喜歡!」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專家教細路:為自己為孩子,幹一番「大」事





早前,看到一個我很喜歡的廣告,開場是一個大男人站在游泳池邊,旁白:「我已經四十歲,要為個仔學一樣新野,突破自己。」要目標更容易成功,目標本身清晰當然重要,但達成目標背後的意義都很重要。廣告中那位爸爸想給子女看到他的突破,他希望成為孩子的榜樣。現在太多爸爸並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因為當他們叫孩子努力讀書時,自己卻渾渾噩噩;當他們叫孩子改掉壞習慣,自己又煙又酒,戒了幾十年都戒不成。成為子女的好榜樣,相信應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動力。

最近,我很欣賞兩位好友,第一位好爸爸,同樣在四十歲有了他的突破,他的努力得到肯定,他的太太在面書寫上:「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六歲的柔柔最近也愛拿起ukulele來玩。爸爸昨天教她彈了首歌仔,柔柔好開心。希望她能對不同的樂器也感興趣,享受學習的過程。」我問他為何學ukulele,他說他都要挑戰自己,並成為女兒的榜樣。他說以前練習時,總要在夜闌人靜或駕車等老婆放工時在車上練習。這次他超額完成了,還成為了女兒的激勵。大家想想,若有天女兒在學校彈奏時,和別人分享是爸爸教的,那份感覺真的很甜。另一位好媽媽前幾天跟我說,下年度要考鋼琴演奏級,她已在多年前考獲RCM十級鋼琴。當我跟她學琴時,經常看到她女兒跟她分享學習鋼琴的點滴,還會向她請教樂理或彈奏的心得。或許她被女兒剛取得九級鋼琴一級榮譽的激勵,故她都要自己再踏前一步,與孩子同步。

各位讀者,其實,能夠不斷進步或挑戰自己相信都是讓人生過得精彩的好方法,若是能夠與孩子一起學習那就更見溫馨了,你們可以一齊學游水、學柔道、學鋼琴等等,總之,盼今年大家的願望或目標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具體地按步實行,祝大家有豐收的2015。 

(節錄自:「為自己為孩子,幹一番『大』事」)



呂宇俊博士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家事新聞:港童多「鍵盤戰士」 10個1癡肥



港童多「鍵盤戰士」 101癡肥  
男乏力量 女欠柔軟 體能遜國際


港童寧做「鍵盤戰士」,也不運動。研究發現,有27%中小學生癡肥或超重;女生柔軟度輸新加坡,男生體力遜內地歐洲。有學生14歲已200磅,致高血壓、行樓梯腳痛及易跌。有校長認為,家長重學業忽視運動。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分析2013年約十萬名、6至19歲參與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學童數據,發現有9%癡肥及18%超重,即接近每十個有一個癡肥、每五個有一個超重,以小五至中二生最「發福」。

200磅初中生高血壓 行樓梯腳痛


該系副教授兼瑪麗醫院榮譽顧問葉柏強指,本港中小學生肥胖問題每況愈下。該院每周接收五至六名學生超重個案。曾有14歲初中生體重達200磅,BMI(身高體重指數)超標至33至34,致行樓梯腳痛、易跌倒,出現高血壓、血糖高、脂肪肝等問題,直言他「完全不做運動,只會坐着打機、玩手機,又進食高熱量食物。」

註冊營養師潘仕寶表示,有年僅十歲的男生因嗜肉、零食、汽水等,加上「零運動」,導致超重出現脂肪肝、尿酸過高。

社會風氣改變,運動成為次要課題。該研究亦顯示女生的柔軟度(坐地前伸測試)較內地及新加坡差,以15歲為例,內地及新加坡分別可伸延至約35及48里米,港女童則僅27里米;而15歲的港男生,手握力亦較內地及歐洲少約八公斤;心肺適能亦遠遜歐洲同齡男生。

葉柏強表示,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忽略運動重要性,學生在課餘亦做「鍵盤戰士」,沉迷打機、上網,助長體重增加,體能變弱,易誘發各種疾病。

家長重學業 部分學校減體育課


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校長黃順琪直言,本港重視學業成績,家長亦將讀書凌駕一切,部分學校更減少體育課節數,「加上數碼年代約朋友都唔使出街,課餘都不再係打波,就連水、陸運會參加人數都由以往90%,跌至70%。」

新會商會學校校長呂錦強續稱,父母深明贏在起跑綫,「選體育項目都是為入名校,不是為健康」。

多菜少肉逼運動 肥仔逐步減磅


17歲的偉仔,讀小四時透過保健計劃檢查發現超重,當年身高僅約四呎的他,體重達90磅,因此要見營養師調整飲食餐單。其母黎太說:「他喜歡飲汽水、甜食,由小一開始『發福』,更經常關上房門打機、食零食,體重比一般同學重十幾廿磅,在100名同齡學童中,佢屬於最肥的10%!」

黎太坦言,即使下令外傭給偉仔煮清淡餸菜,但愛吃肉的他仍會經常「偷食」,「由於我和丈夫經常不在家,佢讀小六時,試過用零用錢買廿蚊叉燒幫自己加餸。」

偉仔當時的血壓達警戒綫,黎太擔心他超重會引致其他疾病,於是勒令減肥:「除了戒甜食,每餐多菜、少肉及少飯,亦會逼佢做運動,每日要跳繩、跑步,體重才逐漸回落至正常水平。」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博師奶:祝福大家有美好的新年 ^^



祝福朋友們新年快樂滿足多多歡笑、
健康、幸福愉快﹗﹗﹗




新年伊始,歡樂之中,也有不開心的事情發生。
雖然是這樣,我們仍要懷著盼望、朝氣和暖暖的愛,迎向每個明天。只要不灰心,不放棄,總相信會愈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