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專家教細路:喚醒孩子的天賦





天才、天才,究竟何謂天才?

自古以來,人們通常認為天才就是「天生的可造之才」,若你的孩子不是自出生起便擁有優良的遺傳因子,那麼他的一生便注定平凡。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天才一定是遺傳因子的產物嗎?難道後天的教育造就不了天才嗎?

李捷教授曾說:「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的天才。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取決於家長和老師能否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期望他。

「甚麼?Tommy,你不是生命教育的工作者嗎?為何你會說出這麼無稽的說話?只要相信孩子是天才,他便是天才。這不是等於我說:『只要盯著眼前這隻杯,這隻杯便會移動。』真是天方夜談!」你可能會挑戰道。

請別誤會我是瘋了或甚麼邪教的宣傳者,你有沒有聽過「羅森塔爾的現象」,若你明白這個現象在教育上的意義,你便會同意我的說話了。


羅森塔爾現象- 權威的謊言

有一天,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 Rosenthal)和助手到一所小學。羅森塔爾及其同事請那所學校的教師,替該校學生進行一個名為「未來發展趨勢」的智力測驗。測驗後,羅森塔爾給了老師和校長一份「大器晚成的名單」(Lateblooming)。

自從羅森塔爾宣佈那大器晚成的名單後,羅森塔爾再也沒有與這些學生碰面,而老師也再沒有提起這件事。事實上所謂「大器晚成的名單」根本就不存在。名單裏的學生名字只是隨機從一個班級的學生中挑選出來,他們與班上其他學生(尤其智力上)根本沒有甚麼顯著的不同。

到學期未的時候,羅森塔爾再次對這些大器晚成的學生進行智力測驗。你猜想結果怎樣?照常理,既然他們的天資並不特別出眾,測驗成績也是一般,他們的成績該不會突飛猛進吧?

測驗的結果卻叫人出乎意料,名單上的學生之成績明顯比第一次測試時優異。

為何一班平平無奇的學生,成績竟會突飛猛進?

羅森塔爾認為,這與「期望」有關。對校長和老師來說,羅森塔爾是心理學的權威。那份名單雖然只是隨機選出來,但對校長和老師來說卻是一個強烈的暗示:這些學生是經由權威的心理學家挑選出來的。老師可能因此認為這些大器晚成的學生,開始嶄露頭角,而老師亦因權威的暗示而對他們給予特別照顧和關懷,以致他們的成績得以改善。這就是暗示的威力了﹗


一個權威的暗示竟可改寫孩子的一生。

這個暗示最厲害之處就是改變了老師對學生固有的看法,並使老師以新的互動模式牽動學生去改變。試想想,一星期五天這批學生都在教師的讚賞、肯定、關懷、強烈暗示下學習(老師說:「你做到了!你看不是已有小進步嗎?你正開始嶄露頭角!」)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沒有提升才怪。最重要的是孩子從教師的言語和行為,強烈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肯定和讚賞。這令孩子更自愛,因為老師的強烈暗示讓孩子重新認識自己:「原來我在老師心中的形象比自己想像的更好。」無怪乎常言道:「欣賞引導成功,抱怨導致失敗」,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想釋放孩子內在的潛能?不用為孩子報讀大量課程,只要你由現在開始打從心底相信孩子是天才,那麼孩子便因你的強烈暗示變得自信起來。說不定,有一天他真的成為天才。


陳志耀Tommy C.Y.Chan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家事新聞:8個月BB遊戲學英文 校長批「未出牙食雞髀」



怪獸家長 歲半也補習學寫字

8個月BB遊戲學英文 校長批「未出牙食雞髀」


家長要孩子贏在起跑綫成風氣,更發展至未入學先補習。有補習中介機構指,每月接到200宗欲為幼兒聘請補習導師的個案,較兩年前增3成。

曾有港媽聘導師教一歲半兒子寫字,亦有為8個月BB請外籍老師遊戲教學,幼稚園校長批評此舉是「讓未出牙的小朋友食雞髀。」

臨床心理學家指沒研究顯示提早學習會變叻,並警告若孩子腦部發展僅屬一般,揠苗助長反引發壓力情緒,抗拒學習。

中學生為入大學而補習不足為奇,但時移世易,要成功入讀心儀幼稚園及小學,連幾歲「人仔」都要補習。

K3教造句 練小一數學

補習中介機構精英導師會,其外務負責人Mona接受查詢時指,幼稚園補習個案較兩年前增加兩、三成,每月平均達200宗:「有家長請外籍老師教8個月大BB,以講故事、唱遊及遊戲形式教英文單字。」她指這類個案年均有6、7宗,老師時薪高達400至500元。

6年補習經驗的現職幼稚園教師李小姐亦指,曾有港媽要求她為其一歲半兒子補習,以閃卡教學法教授簡單中、英文生字,每周補習兩課,每課1.5小時,時薪300元。李稱:「家長希望兒子多學生字,為日後報讀幼稚園作準備。」她亦曾替讀K3的5歲男童補習,負責教英語及默書等,家長並要求教中文造句。

她坦言部分家長過分催谷,他們嫌幼稚園的功課太淺,會要求補習老師教多點,有家長更會讓子女做小一的數學練習,希望上小學前打好基礎。

就讀中大的Zoe(化名),正為3名學生補習,其中一名亦是年僅5歲的男童。她說:「幫幼稚園學生補習比中學生更吃力,時薪僅80元,但家長要求全英語授課,更會監場;小男生坐唔定,每次補習1.5小時要完成3、4項練習不容易。」

她指家長是想兒子升讀港島名校,特別為他操練英文。「每次要先講一篇英文故事,然後做兩、三篇文法及生字練習;家長想兒子多讀英文小說,又話很多同學仔已看完英文版《哈利波特》,但他年紀太細,看英文小說間中沒耐性及不專心。」

積壓情緒 減學習興趣

大埔及北區幼兒教育校長會主席郭楚翹批評有關情況:「好像小朋友未出牙仔,就餵他們食雞脾,令他們吃不消,甚至會對學習抗拒!」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本港的學習風氣是學習要比人快,「K1就識寫字,K2要曉默書,但小朋友的手部肌肉及腦部發展根本未達水平,變相是揠苗助長!」她指腦部發展一般的小朋友若受催谷,會累積情緒壓力,減低學習興趣。她稱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提前學習可令學生變得聰明,「叻是來自先天性,家長過分要求子女比人學得快,反而令他們害怕學習,嚴重導致吵架,影響子女成長。」

轉載: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家事新聞﹗窮養孩子﹕慳家養出快樂兒



窮養孩子﹕慳家養出快樂兒
千金難買家庭樂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沒錢的話不敢奢想生兒育女,補習、興趣班、遊學團、出國留學,還要開生日派對,買新款手機,樣樣要錢,即使不能贏在起跑線,至少也不要輸太多吧!不過,外國有研究指出,富裕家庭產出很多問題少年,他們抑鬱、濫藥,皆因課外活動太多、物質過盛。專家提醒,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成績單,物質無法替代父母的陪伴。養兒育女,其實不用四百萬,窮養,也能成就孩子一生。

研究﹕富家子女易抑鬱濫藥

在一般固有印象中,問題少年多來自基層家庭,或許因為父母為口奔馳而忽略子女,心智未成熟的孩子要靠自己的定力面對成長挑戰,一點不易,故容易行差踏錯。但說來諷刺,研究發現,不愁衣食的富家子弟,正正因為父母給予過多物質,反而導致不少成長問題。

早於199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Suniya S. Luthar研究富裕孩子的成長問題,她比較264個來自白領家庭及224個來自社經地位較低家庭的孩子,發現前者患有抑鬱、焦慮、暴食或厭食,以及吸煙、喝酒,甚至吸食大麻的比例都較後者高。另外,分別有22%及26%的富裕男孩及女孩有焦慮特徵,比起對照群組的17%高;59%富裕男孩有濫藥,對照組只有38%;而有抑鬱特徵的富裕女孩更是對照組的3倍。

乜班物班 吃光親子時間

Luthar進一步探討,發現這些孩子承受很大壓力,因為活在較高社經地位的父母的影子下,需要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同時,父母亦因有較高的經濟能力,讓孩子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導致家庭時間少之又少,與父母關係疏離,都是青年問題的成因。擁有超過30年臨牀心理學家、顧問及教師經驗的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Madeline Levine亦留意到同樣情况,早前她於非牟利機構Bring Me A Book舉行育兒講座,正是要提醒家長們,「孩子的一生不只有grade(等級),長大後他們更需要生活技能、人際關係等等」。

花錢買教材 不如陪伴他

她說,現今家長的育兒方式太短視,只關注學業,「只要孩子明天有測驗,其他一切事情他們也毋須理會,例如不用做家務」。務求好好裝備孩子,亦令他們盲目地為孩子報讀坊間的補習班、興趣班。Levine認為,這些課堂對孩子成長有一定幫助,但家長不應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態去報讀。她舉例說,現今流行一些教材去教幼兒說話,然而他們的本能,是靠模仿他人學習說話,而非看DVD,只要父母花點時間跟他們在一起,根本毋須花錢去買教材。

好像香港媽媽Korbut,她與任職會計師的丈夫Joseph育有5個孩子,分別10歲、8歲、7歲、3歲及8個月大。他們屬中產家庭,但假如要讓5個孩子都上興趣班,那是不可能的任務。她坦言,第一和第二個孩子成長階段中,也曾讓他們上上Playgroup,但其後漸漸發覺,很多所謂培養幼兒發展的活動,都可以毋須花一分一毫便達到目標。「到公園盪鞦韆、爬樓梯,可以訓練大小肌肉;在家舀紅豆、疊杯子,可訓練手眼協調;我和他們在家中做麵包,他們可以學量度材料分量、搓麵粉,何須再到外邊上cooking class?」她更指出坊間有不少免費的活動,可以讓一家大小玩上半天,例如智樂、綠腳丫等團體舉辦的活動,或者到圖書館看書,已可消磨時間。「社會上有這麼多的資源,我們為何不好好利用?而且我希望孩子明白只要身體健康、家人相處融洽,那麼簡簡單單的生活也可以很快樂,萬貫家財也及不上擁有一個快樂的家庭。」

「想想30年後,孩子能否獨立?」

的確,富有不代表快樂,Levine亦說,不少物質豐富的孩子,都很empty(心靈空虛)。她表示,遇過一個會買10萬元房車給孩子的家長,向她訴說擔心孩子已24歲,仍未能自給自足,「父母無間斷給孩子物質,他們又怎能知道世界其實不會無條件供給他們所需?」她建議,讓孩子得到物質前,要先請他們作出貢獻,她認為,養兒育女要將眼光放遠一點,「想想他們30年後,能否自己獨立過活?」

破爛方換新 儲印章買鞋

Korbut的做法,就是跟孩子約法三章。如當他們看到同學每年有一個新書包時,她會跟孩子說﹕「你的書包還很簇新,丟了就很浪費。不如多用一年,我們下一年才買新的。」又有一次,長女天愛想買一對價值八百多元的新款鞋子,在Korbut眼中那是奢侈品,不過她仍然答應女兒,每次做好自己的事,都可獲發一個「印章」,儲滿一百個,媽媽便會買這對鞋給她。過猶不及,Korbut不會拒絕孩子所有物質要求,「我們始終並非家徒四壁,我不想孩子覺得明明爸媽能負擔得到,為何自己好像什麼都沒有?所以,日常用品破爛了、折舊了,我都會給他們買,但我又不想孩子一渴求便得到滿足。」

不是吝嗇 教孩子善用金錢

親子教育工作者余國健(Jacob)亦深明這個道理,更有一套「窮養育兒法」。Jacob認為現今的孩子因為想要便隨時得到,變得不懂珍惜。他育有三名孩子,分別是16歲長子、15歲次女和11歲么子。孩子要買心頭好,便得自己儲錢或用良好表現換取。結果么子儲了大半年錢,終於買了一雙球鞋,到現在不合穿仍捨不得丟掉。手機由於比較貴,孩子知道要自己儲錢也只敢買二手貨,可是仍要儲一段長時間。最後Jacob資助了一半費用,但仍堅持孩子需要負擔一半。有時孩子表現良好,Jacob也會送上其心頭好以作獎勵。他希望藉此讓子女明白,要經過努力才可得到成果。

Jacob孩子的玩具、衣服、圖書都是朋友轉贈的二手貨,在他眼中,窮養不是吝嗇,只是讓孩子學習適當運用金錢,他們亦變得更珍惜資源:「例如我們行超市時,孩子會主動說:『又不是急着用,等特價才買吧!』」其實夫婦倆都是好客之人,常請朋友到家中吃飯,便是適當運用金錢的好例子。不過,大兒子已經16歲,衣服大部分仍是人家轉贈的二手貨,不會介意朋友怎樣看嗎?Jacob表示全靠身教:「我自己的衣服都是二手衫,手機都是舊型號。家中電器亦是壞了才換,不追潮流。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明白父母用心。」

這亦是Levine的育兒理論之一,「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言行成長的」,只要父母做個好榜樣,並記着孩子的人生不只有學業,的確不需要四百萬。


錄自: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博師奶:「95分」的讚美...


陳坤德先生點出10句父母可以選擇多說的「潮」語“ 父母「潮」語十省 ”。日常生活中,實踐的機會多的是。爸爸媽媽是否有留意呢?

「感恩」──感恩你今次考試很順利。欣賞你跟到時間表溫書,溫習過程又能集中精神,做得好啊﹗


「人誰無過」──我知道成績平平,令你不開心。但不是每個人讀書成績都同樣彪炳,只要盡心、盡力了,成績不理想,都不用灰心,努力不懈就好。


「我叻你都叻」──爸爸讀書時很勤力,你都勤力的話,會同爸爸一樣叻。

有些爸媽卻習慣先表達不滿,總是急於指出孩子的錯處或不足。以致說話時,遺忘先衡量輕重。

「你看你,講極都沒變。」(結果,孩子真的沒有動力去改變)

「這個字教了很多次,總是不記在心,無記性﹗」(結果,孩子繼續心不在焉)

「你的字寫得很醜,再不用心寫,以後不准你玩了。」(結果,就是要孩子把功課紙刷穿)

「你得95分,那5分去了那裡?差5分就100分,你真是大意﹗」(孩子無言……)

日復日,帶給孩子和自己多少重擔呢?有需要嗎?可有另外的表達方式?

孩子拿到95分,仍然不滿意的爸媽,實在可惜啊﹗失去了跟孩子一起慶賀的機會,白白讓快樂的親子時光流走。總覺得孩子欠了那5分,但其實孩子已經把95分取回來了﹗何解要為那5分而抹掉那95分的努力呢?孩子欠5分,父母卻欠他95分的讚賞。那一方較嚴重?

要是大家角色調換,爸媽自己又想聽到什麼說話?

說到底,父母子女關係密不可分,都想大家好而已。但別忘記,父母與子女很需要「愛、關懷、肯定、接納……」在這些基礎上,才能快樂親子,和諧美好。專注讚賞他的95分,一家人同心高興互勉;這份幸福感,別因5分而錯過。

博師奶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專家教細路:父母「潮」語十省


下流行的潮語很多,大概與電郵、部落文化、甚至是以短訊傳遞消息的習慣有關。但對父母而言,對社會的好處而言,多說以下幾句正面潮語,不失為香港添加幾分核心價值。

(一)  感恩

教導孩子以感恩的角度看事物,處理日常的困難,面對生活中的小節,讓孩子建立感恩的習慣,慢慢學會說造就人的話,學會多欣賞、少批評論斷的情操。

(二)  平安

不單是猶太人,連潮籍基督徒也喜歡用「平安」來互相問好。這種互動可把戾氣化為祥和,而且有加蜜效用,不會加鹽加醋。親子的互相關懷,往往是由簡單直接的語句開始。

(三)  你好重要

事實上,人總會看自己比別人重要。但當我們嘗試對別人說「你好重要」,生命的化學奇跡就會出現。試想,如你在責罰子女的同時,讓子女及自己都知道彼此都很緊張對方,施罰和被罰的感覺就完全兩樣了。

(四)  人誰無過

這句話教我們以「同理心」出發、思考。子女始終是自己的影子,當日你頑皮時,怎樣期待父母的體諒?今日你也應考慮勒住自己的脾氣,循循善誘。

(五)  我明白你好辛苦

子女漸漸成長,要學習自己面對的人和事就愈來愈多。不知所措,或者是你也幫不上忙……這時候,如你能輕拍他的肩膀,對他說「我明白你好辛苦」……讓他得到支援,情緒撫定,出路就自然有。

(六)  拎得起,放得低

這種生活態度,先需要信,然後多多練習,亦是子女學效的模範。

(七)  珍惜眼前人

當我們懂得珍惜,有甚麼是解決不來的?

(八)  我叻你都叻

這句話可締造的和諧氣氛及效力,不說也知。

(九)  我撐你

當然不是用在被扭曲的事上啊……

(十)  錯唔怕認

緊記不要「秋後算帳」。

陳坤德
資深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