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家事新聞:逾半童曾被父母體罰 精神傷害



博師奶有話兒:

教育孩子不是容易的事,但爸媽只要稍為用心一點,又會發現其實不如想像般難。現今世代的孩子,愈長愈聰明,管教確實要用心用力。獎賞與責罰都不可少,然而,獎,要獎得合理,因孩子都曉得分辨何謂「寵壞」。罰,也要包含尊重,父母衝口而出的一句傷心話,比一巴掌的威力更強大。雖然表面不留痕跡,但卻刻在孩子心間,伴隨成長。那是父母無心之失,卻是很不願意發生的事。

多留意自己的說話是了﹗就讓自己習慣多說造就孩子,建立孩子的話。即使孩子令自己不滿,也有很多可以選擇的詞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自己的子女都一樣。

********************************************

【經濟日報專訊】家長緊張子女的學業無可厚非,但若因而動輒打罵,甚至作出精神虐待,對子女成長影響更大。

調查發現,逾半兒童稱曾被父母體罰和精神傷害,主因是學業成績;同時有7成家長承認過去一年對子女曾施體罰,6成曾傷害子女心靈,包括威脅會將子女心愛的物品丟棄、口頭上貶低和羞辱。

防止虐待兒童會在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向1,562名13歲或以下兒童和608名家長進行一項就本港和新來港家長及兒童對體罰、精神傷害、獨留和家居安全的態度和理解的問卷調查。

威脅丟棄心愛物品 貶低羞辱

調查發現,受訪兒童中逾5成稱曾被家長體罰,家長主要以手打(75%)、其次是以物件打,如衣架(55%);近半兒童亦稱曾受精神傷害,包括被威脅會將自己心愛的物品丟棄(22%)、口頭上貶低和羞辱(12%)等。

同時,在受訪家長中,7成在過去一年對子女有施行體罰,主因包括學業問題、子女生活習慣,如沉迷打機、經常發脾氣和拒絕服從指示等;有6成家長更承認曾作不同傷害子女心靈的行為。

「精神虐待不但令兒童精神受傷、兒童自尊心受損,甚至影響個人成長。」該會總幹事何愛珠說。

此外,調查指兒童最不想聽到的說話,首位是「你學下人哋啦/你睇下人哋」;而最想父母對他們說是「盡咗力就得啦,我覺得你已經好叻」(見表)。

改用欣賞獎勵 母女關係好轉

現年30多歲的李女士2012年來港,丈夫因工作忙,管教兩名6歲和歲半女兒的責任落在她身上;她稱因居家環境擠擁和在港生活不適應,如說話有口音遭人歧視,所以承受不少壓力。

「大女經常偏食、不聽話、做功課又慢,故容易因此而感到煩躁,曾用手和衣架打罵女兒。」她說亦曾以「人哋生腦你個腦生草」等言語侮辱女,令女兒對她感恐懼,外出亦不會拖住媽媽,一前一後步行,母女關係疏離。

經過防止虐待兒童會輔導後,李女士改用欣賞和獎勵的方法與女兒相處,母女關係好轉,現在女兒更會向她撒嬌和主動拖手。


新聞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