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父母專訪:「怪獸媽媽」自救法 ──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Florence Lau



以為一來就識做『怪獸』?當然側邊有人同我講說話……」Florence感嘆著說。「我曾是怪獸家長,是超級緊張的媽媽。」緊張起來,便要求高,她作個比喻「白紙上有一粒小黑點,我就只看見黑點,見不到白紙。」現在的她卻已學懂取捨,正打算為女兒轉離名校。「如她失去自己、自信或好特質,到青少年期再建立,努力幾倍都未必做到,小學階段要行動啦﹗」




緊張狀態變身「怪獸」

Florence是事業型女性,兒子出生後,她仍然離港公幹。試過離開初生兒子一星期,對此,她仍說「幾內疚﹗」當繁忙的工作遇上家庭需要,普遍感到無可奈何﹗要改變這種狀態,往往在發現有事情不對勁的時候。「兒子接近四歲幾才辭職,一來太夜放工,二來覺得他性格內儉,想幫幫他。」雖然Florence工作進取,但又實在看重兒子,想多陪他,留在他身邊。「我是超級緊張媽媽﹗他出生後,我經常半夜走去檢查他有否呼吸。」媽媽開始進入緊張狀態,若遇上「同路人」,「怪獸媽媽」行列又會多一員。「不是一來就識做『怪獸』啊﹗當然側邊有人同我講:『不行了﹗你還不快快去報定什麼什麼…課程?怎考幼稚園啊?』就是這樣,愈來愈大壓力﹗」

抵不住旁人的「勸喻」,順流而去了。結果,延伸到只見小黑點,不見白紙的狀態。辛苦嗎?「你以為大家想這樣嗎?無人想這樣做﹗大家都愛錫子女。首先,教育制度問題,繼而是朋輩壓力。『贏在起跑線』,沒有贏,他將來埋怨我,怎麼辦?」「將來埋怨我,怎麼辦?」這條「假設性問題」的確極具份量。父母聽見,必傾力以赴,做到最好。Florence要脫離怪獸行列,談何容易?只是,每天耳聞目睹,加親身的生活經驗,她才有機會轉變想法。Florence做全職媽媽,卻沒有閒著,她報讀輔導課程。因此,她現在是「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基督教婚姻及家庭治療碩士」。讀輔導的過程中,她先了解自己,也明白丈夫多了,對照顧孩子開始有啟發。




家庭遇難關  要直接處理

「揍細路不用過份緊張,有些事可以let go的話,就學習慢慢let go。」「let go」的步驟是──「慢慢」。「一路讀,一路長大,一路經歷,一路學……」調節到心態,知識層面廣了,先改善跟丈夫的關係。「兒子出世後,跟先生的關係很差,各有各揍仔。」她跟奶奶住,後來老爺遷入,習慣不到。「我困難到打算帶兒子走。」家庭遇難關並不出奇,解難的關鍵是「處理方法」。Florence跟丈夫表明,事情需要處理。丈夫尋求傳道人幫助,願接受建議,又得家人幫助,解決了「同住難」的危機。家庭環境改變了,要立刻去給丈夫輔導嗎?Florence說:「清楚改變我自己。我想想有什麼對的事可以做,關係便好起來。以前揍仔各顧各,易有conflict。後來,大家慢慢開始有同一種想法、共識,仍會緊張,但能互相support。」你行一步,我走一步;為你做對的事。兩夫妻建立、維繫家庭,就是無需計較吧﹗

當細女出生,Florence已有經驗,心情舒緩下來。「連對哥哥都沒有那麼緊張﹗」加上輔導讀得深,遇見的人多,「眼界」大開﹗「見clients過程有很多小孩、夫婦問題,當中體會到,父母真是太緊張孩子了﹗夫婦關係又會影響小朋友的behavior。我開始鑽研,看書,讀不同的家長課程,了解怎樣不做『怪獸家長』,怎樣let go。」改變自己的心志,身體力行去鑽研,需要強大推動力。「出面的風風雨雨多利害啊﹗反觀我家的事,『濕濕碎』,算啦﹗多欣賞自己的家庭,最重要能珍惜,多感恩﹗」Florence終於看透了﹗「小朋友不是robot﹗為何要把白紙的一粒黑點放到如白紙一樣大?為何看不到黑點只是小小的一點?不多看白色部份呢?」




「未到最壞,要行動啦﹗」

「我見很多10歲以下的cases,多患情緒問題,父母處理不到,學校又投訴,需要服藥。其實,我無需做很多步驟。只要父母受教、聽勸,下次再見小朋友,他們已經開心多了,分別很大。」孩子有問題,Florence先處理父母的心。「何解要逼孩子十項全能,又要讀名校?名校為何重要?實際擔心甚麼?要父母了解背後的動機。原來,夫家的孩子個個名校出身,自己孩子不是,被比下去,沒地位了﹗」「原來,小時候經歷過不好的事,以為這樣做好。」「父母背負著很多事,引起不安,要靠這些東西留著安全感。」Florence看多了,心痛著,自己不時反省。「經常提自己,怎樣跟老公同心處理小朋友,特別當他們遇困難的時候。」對孩子不需強求,按他們的特質培育就好。「他明明是花生,怎可以因為紅豆值錢,就把他當紅豆種呢?會種死他啊﹗」

「在這氣氛下,家長要自救。最近聽到有家長肯抗衡,讓孩子讀非名校。將來未必讀到最好的大學,都寧願選擇愛心多些的學校。我欣賞這些家長,我都快轉校。」Florence兒子讀有名中學,他自律,求知欲強,適合他。女兒也讀有名小學,但不太適合她性格。「轉校不是因為成績,我發現她的behavior出問題。日常生活中,她對人開始有很多不滿,之前不是這樣。懷疑她在學校遭遇挫敗,太多叻人。她本性開朗活潑,很開心的,但開始對自己不夠信心,真要轉啦﹗」難放手嗎?「假設有兩個老闆,出一樣人工,一個讚你,一個踐踏你,你喜歡跟那個打工?一定是讚你那位,就算減少少人工,你都願意吧﹗」開朗活潑的天性被打擊到失去自信,Florence不為女兒護航,她必損失慘重。或者,將來會應驗那一句「她將來埋怨我,怎麼辦?」Florence忠告:「未到最壞,要行動啦﹗」 Miu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博師奶:「貓爸」的權威﹗



著「虎媽」出現,原來不少爸爸不經意變成了「貓爸」。是否應用著一個演忠,一個扮奸的理論呢?不得而知﹗博師奶好奇,也想知道那個不少人應用的「心得」奏效嗎?

「養不教,父之過。」時至今日,仍適用?世代/社會變遷,教養方法和態度要因時制宜。

● 嚴厲行不通了嗎?但總要有明確的規矩。
● 放鬆可以嗎?那要看孩子的成長階段和性情了。
● 驕縱?自古已不是道理......

在平衡之間,找出路。說真,博師奶相信爸爸們的智慧。願意的話,並不困難。

爸爸掌握教育的權威,家裡秩序井然。媽媽固然是爸爸最大力的支持者和好幫手,帶給孩子莫大的安全感。

英明神武的爸爸們,供應物質的同時,有偈傾的同時,切記確立孩子的品德和行事為人準則,能讓他們在有愛,感安全的空間成長。長大後,成為有品德、有愛、一個溫暖的人。

祝福各位爸爸:

父親節快樂﹗
爸爸辛苦了﹗加大油﹗


***************************

新一代唔做嚴父變「貓爸」
提供物質 讚美孩子

周日便是父親節,但新一代父母角色大逆轉,繼「虎媽」後,又有「貓爸」出現。研究發現,受訪爸爸覺得做得最多的是提供物質,其次是讚美及關愛,扭轉傳統嚴父形象,變為「貓爸」慈父。

研究是城大在2010年展開,今年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受訪者是從本港幼兒機構包括幼稚園抽查的2,029位育有二至六歲的「新手爸爸」。受訪者對自己在管教上擔任角色評分,結果以指數顯示,最高為6分。受訪爸爸認為做得最多的是提供物質(5.28分);其次是讚美(5.17分)。相反,嚴厲管教僅得4.37分,得分最低,反映現今男性多摒棄惡爸爸的面具。

學歷高 重視與子女相處

參與是項研究的明愛專上學院助理教授凌靖妍指,反映新一代爸爸學歷高,重視與子女相處,對子女的讚美及溝通亦增加,但她提醒,勿過度提供物質;她曾接觸有高學歷爸爸為獨子買了100架玩具車,與妻子想法不一致,建議父親與子女相處之餘,不能忘記夫婦要有共同理念,免影響關係,也勿讓物質影響管教…...(延伸閱讀)  新一代唔做嚴父變「貓爸」 | 晴報Sky Post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心靈共舞:「我無用,甚麼都做不好﹗」



沒有遇見到一些孩子,他們時常掛在嘴邊說:「我甚麼都辦不妥,做不好﹗」他們自我形象偏低,時常覺得自己無用,而且做事很多時半途而廢,缺乏毅力。有時看見他似乎想發力改進,怎料過了不久,又再埋首在他的電腦遊戲中,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認是失敗者。究竟這些孩子是天生的失敗兒,還是甚麼原因令他們變成這樣子?


MOA與LH的分別


原來小學階段孩子便會發展出2種不同的自我意識,分別是Mastery-Oriented Attribution (現簡稱MOA,筆者譯可掌控的歸因)Learned Helplessness(現簡稱LH,筆者譯學習而來的無助感)(註)。發展出MOA的孩子往往擁有高自尊又有良好的學業成績和動機,他們對自己的成功歸因於他們的能力。他們認為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而加強的,事情是可以藉著努力而完成,因而面對挑戰,他們會努力不懈地迎難而上。相反,當面對失敗時,這些MOA孩子會知道可能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只要加把勁,他們是可以扭轉及控制失敗的情況。因此,無論成功或失敗,他們仍可以堅毅、刻苦地面對及繼續努力學習。


相反那些發展出Learned Helplessness(LH)的孩子會認定自己的失敗是因為他們能力差。當他們嘗到成功,他們卻不覺得是因為自己有能力。LH的孩子認為他們成功的原因是外在因素,例如比賽勝利,是因為他們好運;考試取得好成績,是因為考試卷容易。他們感到無論自己怎樣努力,也不可改變他們的學習表現。當這些孩子遇上難題,他們會覺得無能為力,感到焦慮。就如著名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愛利克·埃里克森)提到,人自覺自卑、無用(Inferiority),是小學階段(6-11)發展而成。童年時不斷對自己負面的評價,令這些LH的孩子形成無助感,他們相信就算他們怎樣努力也改變不了自己的能力,所以當面對挑戰難關,他們是會充滿焦慮感及負面想法,「我無用,甚麼都做不好!」這些想法令他們選擇不嘗試便放棄。面對生活種種失敗挫折,唯有逃避困難,埋首在他的電腦遊戲中,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讓他們可以暫時忘掉生活上各種的不愉快。


真是「不行的」「算了吧」?


或許你會問孩子是怎樣發展出Mastery-Oriented AttributionLearned Helplessness 這兩種不同的自我意識呢原來家長對管教孩子的信念和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如果家長對孩子有過份偏高的要求,並且相信自己的孩子沒有過人之處,因而孩子需要比其他人勤力才能成功的話,這些家長面對孩子失敗時,便可能會跟孩子說:「都說你不行的﹗」或是「做不到便算了吧﹗」這類負面挫敗的說話,令孩子產生無能為力感,日後面對困難時,「不行的﹗算了吧﹗」的自我挫敗信念,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在孩子的腦海中迴響,叫他們不嘗試便選擇放棄,因而造成他們將來更多的失敗。相反,如果當孩子成功時,家長可能會稱讚他:「你真是聰明﹗」(並不是稱讚他勤力)。其實聰明與否,是孩子自己不能控制的;但是勤力與否,卻是孩子可以決定的。醒目聰明這些籠統的讚美,不單不能推動孩子為自己的成功而付出努力,反而導致孩子們相信成功不是與自己的努力掛鉤,而是一些他們能力控制以外的因素影響著,這亦是無能為力感的一個成因。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充滿挑戰和障礙,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家長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是十分重要。就像在運動場上,跑手在比賽中途跌下的一刻,如他只聽到家長說:「都說你不行的﹗」或「做不到便算了吧﹗」會令到孩子乏力去完成比賽。相反,如果家長在此時此刻跟孩子說:「乖仔,只要你肯努力堅持下去,你一定可以完成﹗」這正正是孩子需要的動力,去完成他人生的賽事啊﹗


註:mastery-oriented attribution / learned helplessness的自我意識發展理論 參考自Laura E. Berk,  “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ifespan”(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7)



鮑周瑞珠女士Belinda Chow
個人及婚姻治療師
基督教婚姻及家庭治療碩士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父母專訪:“Read”出動聽的孩子


 

個人的性格、作風不盡同,因此互動起來甚奇妙。父母跟子女的互動更加精彩,往往能令人又哭又笑,火花四起就是了。黎錦莊有兩個女兒,大妹經常哭泣,細妹則偶爾使勁地哭。面對兩姊妹不同個性,黎錦莊上課、看書,學習「read them」。得出來的三大法門:儲滿「愛的錢罌」、不傷氣「做功課妙法」、學「動聽說話」方程式。好有用!



要儲滿「愛的錢罌」

任職小學教師的黎錦莊老師甫開始即表示遲生小孩,生怕孩子拖累自我發展。女兒出生後,確實帶給她衝擊。大妹六歲,細妹三歲。「初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大妹經常哭,上幼稚園哭足三個月。她怕沒有人帶她上學,又怕沒有人接放學;並非不喜歡上學,卻總要哭。我想我要找方法了解她。」黎老師開始研究九型性格,「教學裡面用單一的方法處理問題,是最有效率的。但認識不同類型性格後,發現單一方法行不通,要用不同角度去認識每一個人。」她發現大妹屬自我完善型、敏感、多憂慮。「她做錯事,為何還鬧情緒?爭持著?原來她很清楚做錯了,心中有怒氣,當再受責備,她的怒火更盛,不認錯。我明白到,原來此時鼓勵她認同自己的能力更好。」「當我read到她的情緒,又了解她的性格,便能理解她的行為,能接納她多點。」

黎老師愛以閱讀了解孩子的需要,《愛之語》一書,給她不少幫助。「每個人都需要愛,而愛的方法分五種:親密時光(大家在一起做些事),身體接觸(拖手、擁抱),服務(為她服務),讚賞以及送禮物。大妹需要親密時光,細妹就要身體接觸。」知道女兒的需要,黎老師「對症下藥」。細妹年紀少,只要媽媽拖著她的小手,已感到平靜;而大妹則需要媽媽多些時間。「放假,一早上街跑步,爸爸陪跑,我拖著細妹殿後。用盡兩小時跟她玩,她會很滿足。滿足了,就好似愛的錢儲滿錢,不需再待在她身邊,她會自行跟細妹玩,我空閒了。哈!」陪女兒玩,爸爸都很用心。「每晚女兒睡前,我們都會和她們玩一小時,我跟她們玩『煮飯仔』玩具、水彩。爸爸比較有創意,玩角色扮演,模仿學校情景,『老師平日說什麼?校工姐姐說什麼?』大妹會一一表達出來,我們便了解她的學校生活。」教學工作繁忙,黎老師每晚七時下班,但總要趕及在女兒們九時睡覺前,愉快地聚一聚。

 不傷氣「做功課妙法」

黎老師晚間與女兒一起的時間,就只有那麼一個小時,用來玩,功課便要讓路。不過,她認為只要用對了方法,功課可以放手給女兒負責,亦不傷和氣。「大妹會在學校做功課。有些方法可以避免在功課上爭執,叫她拿出功課來一齊鑑賞,不用擦的。『你覺得哪個字寫得好呢?我就喜歡這個,你怎樣寫的?』讚一個字就夠,她寫給我看,即是已學到。見到寫歪了的字,笑笑:『嘩!這個字打風啊!幾號風球?』老師會講『字與字之間留一條路給人行』,我又話『噢!這裡好逼,這個肥仔;那個又很瘦……』笑完一會,收起!以她個性,無需強調她的錯處,否則,她會跟我爭持──『撐』。『撐』完之後,什麼都不用做了。如果她識寫又識讀,要讚一讚;要讚得準確,『嘩!識讀啊,做得好。』」在這樣愉快的氣氛下完成溫習,她自己也覺輕鬆。

鬥智又鬥力的教育過程,有些時候家長總會感到茫然,乏力。蘇緋雲博士的著作《兒女教養問題解答集》給黎老師很多提醒──要按真理教導,要為孩子祈禱;她很深刻。「生活中要識分辨意見和真理。她很易哭,處理不到的話,我會直接跟她表達感受和意見。『我覺得很吵耳,不如你哭完再找我。』然後,離開她的範圍。她會走過來,『我哭完啦!』哈哈!」黎老師指出重點,過程中聲線要保持溫柔,「我愈控制不到情緒,局面會愈差。」柔聲提出的意見,大妹容易接受。但有時候要用真理令她信服教導。「拖完地,叫她們不要跑。大妹照樣走,結果跌倒。不責罵她,抱起細問:『很痛吧?我都知你很痛,地濕,走的話會跌,跌會痛。』第二天抱她去事發地點再問:『昨天這裡發生何事?就是你跌倒,很痛。』自此我留意到她,如不是因一時之氣,她會聽話。講真理的意思是,真會發生的事。有些可能會發生的,就講可能,她會信服。」「有次爸爸幫大妹修理陀螺,爸爸表示可能需時兩天,她說:『我過兩天才玩吧!』」

 「動聽說話」方程式

黎老師讀過「天道傳基協會」出版的《說話的力量》,認為說話對孩子的成長確實影響重大。「從學生家長的話提醒自己『小心說話』,很多comments來自比較,『太慢!』因家長要快。」她說起一個經歷:「大妹兩歲多時,她硬要我買東西,我隨口說『你很頑皮!我不買。』她聽後,頓足,不走。我憶起教學時不說學生頑皮,會說:『你讓我覺得你……』定過神來,便跟她說:『你讓我覺得你很頑皮!』她停止頓足,肯跟我走。這是我重大發現!『你很頑皮!』便已刺激她。」另一面,父母的說話也是排解紛爭的關鍵,當倆女兒爭奪玩具時,就看媽媽怎樣說了。「大妹問『何解次次都要我讓細?』我答『因為你明白事理啊!你跟細妹搶,不開心又不可以一齊玩,你覺得做到你要的效果嗎?』」除去姊妹間的妒忌心態,也是透過動聽的話。「在家姐面前說好話,『家姐,你看!妹妹見到你就笑了。』『家姐,你講完話後,妹妹就不哭了。』『妹妹很喜歡跟你玩呢!』當然要夾準時機啦!」

黎老師用心維繫家人關係,喜愛多相聚,她沒給女兒安排課外學習。「我不反對,但我afford不起時間接送她們周圍去,會阻擾我們的生活。」她是視藝科主任,大可以私人授課。「我只是給她們顏色筆和紙,畫到很多東西,足夠她們創作、抒發。學校有親子創作,讓她們用剪刀,手肌運動亦足夠。」流感停課時,讓大妹打發時間才報音樂學校學彈鋼琴,一彈愛上了,任她發展。「順其自然。女兒是神給我的,我是管家,我的責任是讓她們發揮本有的潛能。」而課外補習,她觀察到一個現象:「舉例課外學了A至Z,上堂又教;孩子覺沉悶,難留心聽課。孩子最重要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態度,影響深遠。有學生在外有補習,以為自己好叻,上堂不聽書,快快收起工作紙回家做;其實會影響學習。」黎老師不反對補習,但認為配合到課堂最好。「太多出外補習/學習,親子時間相對少,總會損失些東西。」(miu)


溫馨重溫:初次刊登 2011年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家事新聞:孩子專注力不足 以正能量包容抗逆


博師奶有話兒:

現今社會很容易發現到負能量,此時,正正需要以積極的正能量來抗衡。

孩子的力量是正是負,就看父母的態度。積極正向的態度,原來不是在順風順水的時候看見,相反,卻是在大風大浪的逆境中鍛鍊出來,大家都可以擁有。

深呼吸一下,加油﹗﹗

*******************************

孩子專注力不足  以正能量包容抗逆

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簡稱ADHD)的小朋友,在學校的學習定會障礙重重,然而良好的家庭關係,能令小朋友重拾自信和支持,有信心面對逆境。11歲的黃可瑩一家是本屆香港家庭選舉的「快樂家庭優異獎」得主,她小二時被確診為ADHD及學習困難,媽媽一直以正能量面對,並安排可瑩參與廚藝及交流活動,增強她表達自己的信心。

樣子可愛的可瑩在幼稚園時一切正常,升小一後因有中英文默書,媽媽Della開始發現孩子總是「無記性」,記不到字,學數學不能掌握邏輯和順序。後來課餘託管中心的社工發現她有ADHD症狀,及後由小學轉介作專業評估,確診可瑩是專注力不足加上學習困難。「她小二時成績不好,已顯得比較內斂及不主動。我等待排期治療期間聽取心理專家建議,應把握孩子黃金學習期,故決定讓她同時用藥物治療。」

Della坦言之前未聽過ADHD,「以前年代也有小朋友被標籤懶、不用功,其實他們可能根本不想如此,而是不能控制。之前教女自己也曾標籤過她,一想到便想喊,也很內疚。」她謂EQ近年大大提升,「女兒的困難千奇百怪,訓練到我要好有耐性和創意。我掌握了ADHD的基本問題,但仍要明白人人有不同特質,故對自己和別人的孩子包容度都提高了很多。以前在街上看到小朋友不能停,心中會怪家長不懂教,但是今天多了一份同理心。」

懂得感恩

母女關係一向緊密,Della謂中學時已熱愛藝術,也愛業餘自製日式黏土、水晶藝術品,而且她的手作具專業水準。「後來要教她功課,除了返工,我全時間陪她,教功課外也教她生活習慣和自理,例如學煮飯、洗碗、拖地,希望她樣樣都要懂,不可太港孩!」近兩年她觀察到可瑩對入廚有興趣,上網搜尋相關活動,一起參與。「她因成績不好,平時在學校已很怕表達自己,上英文堂時不敢開聲講,但參加大型廚藝賽常要給司儀訪問、介紹菜式材料,人也變得大膽。學習入廚後也明白做事要有條理和步驟。」

外表看來比實際年齡成熟的可瑩有份感恩心,她寫過無數感謝卡送給媽媽。「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看時鐘,媽媽曾用鐘撥給我看時針和分針,我搞不明點解分針轉動時,時針同時會移動,當中有何關係,故會看錯7:508:50。因我周六要去興趣班要自己看鐘,故媽媽惟有校鬧鐘去提我!」

建立信心

Della對囡囡的ADHD現已全盤接受,也學會積極面對。「學業上她時上時落,但我不計較。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當把焦點放在她的優點上,我會有更多正能量,更決意不讓障礙影響母女關係。」香港家長一定緊張孩子的學業,她感到小朋友的品格和自我形象,反比成績重要得多。「可瑩的ADHD是沒法改變,她會無記性和無手尾,如常會忘記帶鎖匙、隨處放置物品等等。要吩咐她做事只可一樣一樣來,不能多於兩三樣,叫她落街買東西時要教她用紙寫下來,幫她建立習慣……然而我認為只要她對自己有信心,日後遇到任何困難,也能有勇氣跨越。」

自創溫習方法

可瑩其實有很多優點,一般小六女生仍要父母照顧,她這天卻在家製作湯圓、刨節瓜,並對記者說自創了溫習方法。家中有一個小黑板,她用白板的一邊溫習中文,黑板用來溫英文。「我會當身邊有好多人在聽我講課,我是老師,其實是我自己教番自己,這樣我比較易入腦。」她謂課餘託管時有一些表現奇怪的孩子,有太愛講話或愛周圍走,她總會自告奮勇去幫人。「我當小老師去照顧他們時也很開心!」今天她對自己的專注力不足也處之泰然,只會一笑置之。「仍間中有同學笑我笨,學極都不懂,但只是他們不明白而已,所以我不會再斤斤計較。」

轉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