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心靈共舞:無言的親子溝通


長與子女的溝通,主要是運用語言。當日子久了,說話的內容重覆多了,不免使子女感到家長很長氣、嘮叨及煩厭。

    要打破這種慣性,一洗家長嘮叨的形象,眾家長組員便積極尋求「無言的親子溝通」方法,才發現大家都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只因沒有刻意多加運用,而造成了不良的親子溝通習慣。

    以叫喚子女起床為例:在聲音的運用上,除了慣用的鬧鐘外,有以電視機的聲音、子女愛聽的手機鈴聲、子女喜愛的音樂或歌曲、更有由子女自行錄製的說話作為起床提醒;在光線的運用上,可以拉開窗簾、開著所有燈光;在氣味的運用上,有子女喜愛的香味蠟燭、空氣清新劑、或香氣十足的早餐;在動作運用上,可以當子女是公主般吻醒他們、抱起他們、抓他們的癢處;而獎勵計劃的記分時刻也是很好的呼喚者。大家可以按情況選用其中一兩項,或是同時使用上述各項。

    當然,暗號(包括手勢、標記、物件如襟章吊飾等)也是一種很有效的非語言溝通,特別是用作提醒子女停止一些壞習慣,如:挖鼻孔、伸舌頭、抓頭皮…等等,或提醒子女要做某些好的行為如與人打招呼、微笑、站直身子、勿進廚房等等。

    還有,字條、圖案、書簽、心意咭、手機短訊、電郵、圖書更是重要的無言溝通媒介,可告知子女重要及較複雜的訊息,適宜常用。


    最後的絕招:情書,更是不可或缺的無言溝通。


潔梅
資深註冊社會工作者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Go!親子活動:愛‧生活健步行




陽館‧度假營一向重視環保的生活態度。在秋高氣爽的日子,為公眾準備「愛‧生活健步行」活動。透過健步馬灣,一方面讓大家欣賞馬灣獨有的自然環境,培養珍惜自然、愛護環境的態度,同時亦透過健步行活動,提倡多做運動的良好生活習慣,以建立健康快樂的生活。

活動詳情:

對象:歡迎任何年齡人士及團體參與
日期: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星期日)
集合時間:下午2:30
集合地點:太陽館‧度假營
步行路線:由太陽館出發→馬灣島→馬灣舊村(步程約1小時30分鐘)
費用:$30/位、$500/20(團體優惠)
活動內容:古物古蹟探索、馬灣景點遊縱、家居有機種植講座、攤位遊戲

*備註:完成活動的參加者可獲「愛‧生活健步行」證書及紀念品乙份;健步行參加者可免費入場參觀太陽館。


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博師奶:照顧孩子情感需要﹗

(網絡圖片)



這張圖片的故事內容,聽起來有甚麼感覺呢?只是感慨一下?還是,不認為會是這樣?我認為非常值得參照,宜深思熟慮﹗

在孤單的日子成長,的確能培養出獨立自主的生命。同時間,在這生命中亦會因距離造成疏離、淡薄與陌生;親子間應有的愛和暖,顯得無力。

日後孩子長大了,即使明白父母的苦心,也無法情真意切去對待雙親。心與心之間有距離,那一條鴻溝,要用很長時間和用盡心力去彌補。不知到時孩子的時間,能不能給你?或是,像你今天總抽不出時間給他,甚覺為難。

生活逼人,總是明白父母親有實際難處,但是,也需要盡量平衡,照顧孩子的感受和情感需要。孩子的童年不等人,過去了便追不回;要留下甚麼在他們的心靈呢?父母親要認真考慮一下。


正所謂「人心肉造」。孩子的童年好比一塊田,「種瓜得瓜」。父母們,加油﹗


博師奶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心靈共舞:「孩子,你今日失敗咗未?」


失敗 =「差」的迷思 

筆者在開心爸媽網頁搜尋器中,輸入「成功」、「失敗」兩個關鍵字。「成功」找到2203項紀錄,「失敗」卻只得600項。「失敗」容易聯想起很多不同的負面詞語,如:「我不行、搞不定」,不難理解它不受歡迎的原因。

現代父母總不願孩子輸在人生擂台上,隨著電話聊天程式的流行,家長每小時都收到不同的update:「人家孩子成功轉讀名校﹗」(唉﹗輸了三分。)「那家孩子代表學校到外地參賽。」(慘了,又失五分!)生活在這種「常比較」的環境,父母會不自覺地將孩子的成敗,視為自己的成敗;因而志在培養「遠離失敗、邁向完美」的孩子。

但「失敗」是否那麼差?還記得「學行」的時候,誰沒經歷過跌倒,就能學會行路?看世界名人,發現他們的人生都經歷過巨大的挫折,例如: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有一位老師曾形容他「智力緩慢、孤僻和永遠漂泊在他愚蠢的夢想中」;又如億萬作家羅琳(J.K. Rowling),《哈利波特》第一集出版前,她連續被十二家出版社拒絕。可見「只要成功,不要失敗」的想法,並不可取,反而成功路上,失敗是必不可少。

有趣的問題來了:為甚麽面對挫敗時,有些人會輕易投降,另一些人(不特別聰明)卻沒有放棄而達致他們想要成功的目標?這也是卡蘿.杜維克教授(Professor Carol Dweck)早年在耶魯大學進修博士課程時的問題,她想找到答案。

失敗的歸因:固定vs成長心態

杜維克教授從研究中發現人們用了兩種不同的心態:固定(Fixed)及成長(Growth)去對待失敗。固定心態者相信能力是天生、不變的,當事情做得不好時,會將失敗歸因自我能力有限:「因為我不夠好,我怎做都沒用」,就很容易放棄。相反,抱有成長心態的人,看待努力是積極有用的,做任何事都關於學習,能力可以不斷發展。若做得不好,會重新起來再做好,因為相信越努力做好一件事,就會將件事做得更好

杜維克教授還巧妙地用了大腦神經科學幫助學生認識成長思維模式,讓他們認識大腦就像肌肉一樣,會越用越強壯。困難原本令一班「失敗者」覺得笨拙,想放棄,但現在相信每次的努力,大腦神經細胞正加強聯繫,作出不停的新連結,讓他們變得更聰明。學會了成長思維,「失敗」的意義改變了,只要肯努力學習,就會不斷成長!

培養能面對失敗的成長思維

不盡完美(Perfect),只求完善(Improve)

       現今父母不計較付出多少時間、心力、勞力,只為孩子有最好的條件去奪得令人羨慕的獎盃、獎牌……這種做法,其實沒有多大的問題,只要孩子亦很著重成就感,而好的成績能成為他下次參賽時努力付出和不斷練習的動力。但,是否每個孩子也是一樣呢?如果只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愛因斯坦名句)

除了「第一」,可能更重要的是教識孩子做「唯一」。「第一」會隨時被取替,但「唯一」就是認清強項,好好發揮。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進步,這就是最不能替代,也是最寶貴的;亦由於「唯一」是不需要被比較,父母便可以捨棄要十全十美的壓力,花上更多時間同孩子相處;放下追求最完美,而幫孩子找到最適合他發展的路向,實現那最獨特的自己。

之前讚得「多」,現在讚得「準」

隨著過往一段建立自信心的熱潮,現代父母已學會更多欣賞及讚賞孩子。家長的好意讚賞:「哇,你評估的成績有21/22,真叻啊!」孩子接收到:「慘了,如果下次成績不如今次好,我就不叻啦」試想想作為「最好……」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改進的餘地,讓孩子相信已實現了他們的極限,便很容易變得無助。

要讚得「準」,父母就要學會更多的字詞,著重「能力」及「方法」的稱讚,針對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持久性、不同的方法,以及肯尋求挑戰的態度等等。例如:「這份功課真是很難,但很欣賞你先清理書桌面,將雜物拿走,保持專心學習的態度,堅持直到讀識為止,真是非常難得!」這樣的讚賞能讓孩子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或態度,保持不斷進步的心態。

加上簡單字眼,讓孩子不再限制自己

常聽到一些因固定思維而帶來自我限制的字眼,如:「我不能夠將這件事做好」,但在成長思維中,只要將「做不到」變成「還未做到」,就會帶來由「頹」轉「盛」的心情變化。嘗試重讀以下句子:「我(不)(還未)能夠將這件事做好」,是否不一樣呢?


 筆者「還未」的體驗:有一次,讀小學的女兒說她很害怕假期後要在班上作口頭報告,因為輪到她誦讀的書本有很多很難的字。我同她玩笑地重複一句說話:「沒有學不識的字,只有還未學識的字!」我很想女兒見到「可能性」,並不是「限制」,有力地去突破自己。

珍語──我常提醒自己:為人父母不是一場競爭賽,從培養「第一」的孩子變成「唯一」。盼望從兒女眼中看到「學習、成長」的魅力。若是這樣,我們就可以輕鬆地教出不怕失敗,最後真能邁向成功的新一代。

顏昭華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臨床心理學)
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父母專訪:社工爸爸的「欣賞論」


「教功課,舖排學習、生活都要就著性格做。講到底要了解自己孩子,不了解的話,只是塑造樣板好孩子,大家都辛苦﹗」霍永康Joe是服務兒童的社工,他曾做過六、七年院舍家長,直接照顧破碎家庭的兒童。其後轉職當社工,已服務多年。工作帶來的切身體會,對他當爸爸很有幫助。 



打從心底「欣賞他」

Joe來說,工作上的種種體會,讓他得著頗多,最起碼了解到小孩成長的需要。「零至六歲打好根底,將來的路好行得多。根底很重要,不管你後來給他多少培育,都補償不了。」Joe所指的根底是滿足孩子對父母依附需要,從而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孩子有了安全感、自信,將來就有能力面對困難,懂解難技巧、情緒管理,甚至智商都好些。我見小朋友很小就被父母拋來拋去,情緒差、人際關係差、處理問題技巧弱。根底不好,現在怎樣打底,灌漿都沒作用,因為短樁,不穩陣。」沒有穩定照顧者,經常轉換工人,都令小孩缺乏安全感、早熟,到青少年的反叛期,更難相處。「特別容易唱反調﹗但如果根底好,即使唱反調,對父母都帶有尊重,有商量。


與問題較多的孩子相處,Joe經驗豐富。「刻意跟他們培養一份愛意,每日發掘他們可愛一面。很多人來自破碎家庭,出現很多行為問題。大部份時間都只見問題,其實應先找出他們的優點、強項,打從心底欣賞他們。有個孩子考到95分,媽媽口裡讚,背地裡卻跟我說:『為何拿不到那5分?差5分﹗不知跌了幾多個名次?』學了招式,卻不真心,感覺到的。對著任何孩子,要先從愛心和關係著眼,管和教都容易些。只認為小朋友有問題,與他們同行,就似『拉牛上樹』,很辛苦﹗」對自己的兒子,Joe亦一樣。「跟他培養愛意。他們需要父母的時間,需要依附。有次我放一星期年假,第一天囝囝不黐我;第二、三、四天就開始黏著我,起床即找我。小朋友很現實,用多少時間陪他,便有多親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要給孩子「時間」

Joe因了解院舍孩子的成長軌跡,他和太太很願意花時間在兒子身上。打從決定結婚,生孩子,太太便是全職家庭主婦。Joe非常欣賞太太的付出,覺得絕不輕易。「全職主婦很吃力,付很大代價。由朝到晚照顧,沒休息、沒年假、沒花紅,辛苦是了﹗」男主外,女主內;各有職份,各自付出。「我們有默契,共同朝著目標『陪伴兒子成長』邁進。」Joe獨力工作養家,生活便要節儉些,但換來的是家人之間關係親密,Joe謂做法正確。「家庭經濟確是不太鬆動,學習節儉。對囝囝都好,多在家煮飯,讓他明白出街吃飯不是必然的事。但他得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父母的關心和陪伴。」教導兒子節儉,麥當奴是好地方?「買完食物,有時可以換玩具,我問他:『是否真需要呢?如果不需要,不換可以嗎?』讓他明白不是想要就有,需要才是重點。


我知道有些人擔心孩子將來有某些科目不夠精,故預先賺一筆錢交補習費。某程度是藉口,實際不想花時間給孩子。與其發現孩子學習有問題,才用錢補償,倒不如現在幫他打好根基。孩子有自學能力,不需要依賴人補習。有時本末倒置。Joe沒有為兒子安排補習,由太太教溫習方法。「自學能力重要過參加很多補習社。由補習老師催谷,若老師不在,小朋友不會自己做。如被逼補習,或不喜歡補習,會學得慢。」激發兒子自學,接受挑戰。Joe太太不只陪伴,更跟著學。「兒子愛音樂,讓他學鋼琴。初時玩玩心態,後來正式跟老師學習。老師嚴格要求他的手指擺放位置,教看譜,他不願意,因喜歡隨意彈,故想放棄。」「媽媽陪著他,在旁偷師。回家鼓勵他,示範彈給他看,告訴他:『如果你跟著老師方法彈,老師會欣賞,得到欣賞就不用重複練同一首歌,可以練新歌了。』兒子接受,試幾次後便過關,現在彈得很開心。不重複歌曲,成了他的目標。」



讓孩子知道「有能力」

兒子性格文靜,Joe想他平衡發展,鼓勵他多運動。「我教他踏單車,打乒乓球、羽毛球。我陪他,他開心,發覺運動有樂趣,會慢慢玩。」Joe覺得運動好玩,又建立到親子關係,一舉兩得。「我很享受和囝囝一齊的時間。有時很累,但他叫我玩,我一定不會拒絕。」「有次天時暑熱,他不想踏單車,給他加點趣味便可。叫他騎單車過去附近屋邨超級市場買雪糕,然後送外賣給媽咪。他玩得很開心﹗」兒子喜歡升Level,Joe就設計了踏單車五堂課,藉此推動他學習。「第一堂腳能離開地面,第二堂可以在斜路起步,第三堂懂轉彎,第四堂可以到單車徑玩,第五堂可以踏單車去大尾篤,再買雪條。」


踏單車能給兒子很多鍛鍊和體會,「踏單車會跌,不怕他跌。我緊張,他更緊張,可能不敢再玩。見他跌倒,我刻意忍著不幫忙,等他自己慢慢起來。見他跌下,起來,扶起單車,再由斜路慢慢上來;我好滿足,他有能力贏逆境。『叻仔喎﹗』讚一讚﹗他知道自己真有能力。」「能陪他,見證他進步,很開心,是福份。抓緊福份,別假手於人。」要親力親為又的確不易。「對啊﹗做爸爸要有自知之明,懂自省,別執著。照顧囝囝要長時間,來日方長;目光要遠一點,胸襟要闊一些。別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培育孩子成長不是為滿足自己期望。」這解釋了為何Joe只專注幫助兒子發展興趣、專長,沒有像一些家長,給孩子全方位才藝訓練。「有些父母慣了比較,『人家演奏級,我的兒子都要』。塑造樣板孩子,發掘不到他們獨特之處;好似本來是橙,父母按趨勢將它變成士多啤梨,而且要甜的。孩子被扭曲,大家都痛苦。 (miu)



重溫訪問:

初次刊登於2011年


***延伸閱讀:專家教細路:等待已久的讚美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家事新聞:小一周末23項功課「發夢喊功課難」







孩子做功課做足一晚,同大人開OT無分別。可憐在孩子年紀小小,能力不足以應付﹗情緒變化是可預知的。

爸爸媽媽,請看看這個錦囊,看是否可以幫到手,一於共度時艱﹗父母關愛與支持,對孩子十分重要﹗

~~~~~~~~~~~~~~~~~~~~~~~~~~~~
小一周末23項功課 發夢喊難做

3成小學生谷出焦慮 部分有自殘行為

有調查發現,近3成受訪高小學生持續受焦慮情緒困擾,有人小一已有多達23項功課,常要午夜12時才做完,結果發夢大喊功課難;亦有人出現原子筆插手、畫黑漆漆圖畫,或拿刀入房等行為。

調查又指,13%受訪高小學生認為母親仍當他們如BB般照顧,或令兒童更易出現焦慮徵狀。


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2015年11月9日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Go!全港小學徵文比賽2016




全港小學徵文比賽2016---
題目:「老師,我最欣賞您的......


目的:

1. 鼓勵學生透過文字向老師表達欣賞及敬重

2. 鼓勵師生彼此讚賞,共同分享校園裡美好的學習/成長回憶

3. 盼望敬師愛生的精神,在校園滋長,為老師、同學加油


組別:
中小組 (小三至小四) ------ (300-600字)
高小組 (小五至小六) ------ (400-700字)

截稿日期:


 即日至2016年4月6日(三)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專家教細路:「錯得對」



前幾天一位年青人給我聽了林一峰的其中一首歌叫《錯得對》,一看到歌名第一感覺是:哪有「錯」又是「對」的呢?吸引我聽了這歌不下十次的原因是:一來很喜歡此歌的旋律,二來歌詞的部份內容我非常同意。我思考了很多「錯得對」的例子,那些例子更可讓親子關係更好,更可讓孩子更茁莊成長。

昨天剪頭髮時,髮型師媽媽跟我帶點訴苦的語氣說:「唉﹗現在教仔女真係好頭痛呀!經常提醒佢哋,佢哋又話我煩。我都係唔想他們行我行的冤枉路啫!」「甚麼是冤枉路呢?」我問。媽媽繼續說:「咪我哋自己曾做錯尐野囉!」「咁你曾做錯的事,能從中學習到甚麼嗎?」媽媽說得斬釘截鐵:「梗係學到啦,仲好深刻!」「咁咪係囉!」但媽媽的回應不知令我好嬲還是好笑:「唉﹗咁我真係唔想佢行冤枉路嘛!」那位媽媽其實未明白,原來從錯誤中學習,才能夠更茁莊成長的大道理。

其實,是否有一條路叫「冤枉路」呢?駕車行錯路是否就是行了冤枉路呢?我認為都不一定是,有次我「扮勁」,不跟從汽車導航的指示,結果行錯路;比原定車程多行了三十分鐘,但卻在那次行錯路時,發現了一處我從未到過的河邊。之後,我還推介人去那地方。你可能說:「行錯路小事啦!」「多三十分鐘,小事啦﹗」對啊,那些是小事,那你子女的考試成績或功課真是大事嗎?我知道有些家長,就是不讓子女出錯。縱使教不懂子女,最後都會說:「咁咪得囉!蠢!」結果,子女真是沒有犯錯,但亦沒有學到甚麼東西。

我問那年青人為何給我聽這首歌,原來他十分感激有一個讓他經常犯「錯」的爸爸。就因為爸爸讓他經常「撞板」,讓他經歷很多事情,例如:當年高中選科時,父親讓他選他「以為」自己鍾意的理科。誰知?完全跟不上,結果留級,轉到文科班。但卻在那一年,他深深感到「揀」錯了,卻更懂珍惜光陰,更努力讀書。結果,今天成為老師。探究他為何那麼感激父親和他們的親子關係那麼好?原來,他父親當年有跟他「分析」,他其實不適合理科。不過,他父親也說:「仔,但爸爸尊重你的意見和選擇。」聽到這裏我不禁「WOW」了一聲,跟著朋友還說:「呂SIR,還不止啊!我爸爸還說了一句更震撼的說話:『你放膽試啦﹗衰咗咪揀過囉﹗有爸爸係到陪你。』「WOW!WOW!」他爸爸做得太好了﹗一:他有給予意見、二:他讓兒子嘗試,十分尊重孩子的決定,完全展示了他對孩子的信任、三:一句「有爸爸係到陪你。」重讀的一年是冤枉路嗎?原來有些東西真是「錯得對」的。難怪我和他最鍾意都是那兩句歌詞:「是你的厚待讓我可以繼續錯。感激沿路有你,真的很不錯。」


呂宇俊 博士
基督教天恩堂傳道及教育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