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心靈共舞:孩子焦慮哪裡來?




        對於有些孩子,一連串小事件積聚,也可引起焦慮的行為。假如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件顯著的事件引起焦慮,焦慮便好像無緣無故的侵襲。不過,每個人對事情的經驗和感受都不同。有些事情影響這人,但卻不影響那人。

焦慮的普遍原因:失去、受傷、創傷、健康問題、艱難的懷孕過程、產難、與家庭過早分離、受虐或被忽略,以及目睹暴力事件,均會叫人提高意識;像編寫了一個自動程式般,驅使人變得異常警愓及自我保護。

孩子聽到的比我們想像的多:小朋友的思考是非黑即白──他們並沒有成年人客觀處理資訊的能力。孩子有所謂「奇幻思維」(Magical Thinking),即他們常常感到自己要對周圍世界負上責任,他們亦用這邏輯來解釋身上所有的事物。他們以為只要自己去想或做「正確」的事,便可以控制和改變事物。小朋友握著這種信念,甚至這對他們行為的影響可以持續一生之久。

血跡班班的雙腿

以前曾見過一個小女孩,母親認為孩子的焦慮構成行為、個性的問題;不願接觸別人,所以把她帶來見輔導員。

  見她當天天氣很熱,但是孩子穿著長袖衫褲。我正奇怪的時候,母親捲起孩子褲管,我看見腿上滿是傷口。據媽媽表示女兒每天晚上都抓過不停。緊張的媽媽每天晚上都會叮嚀孩子不要去抓,偏偏這卻變成了提醒般,每天都掉進這種循環之中。後來,我再深入了解家庭的問題。我發覺父母早已離異,由母親個人負責撫養孩子,但是父親時不時上門借錢;甚至父親負債,債主追上她們的家。

  聰慧、敏感的孩子看在眼裏,她很難分辨事情與她有甚麼直接的關係。但是母親的擔心也成了孩子的擔心,孩子不知不覺地了一個感情的重擔。她覺得自己要保護母親,要為家庭付上責任。有些小孩子更承擔了父母的責任,以討好來取悅父母,希望父母不會再有爭執。有些孩子則以努力唸書,來營救他們的家庭。這些過度負責任的孩子變得特別乖巧、勤勞,因而失掉孩子該有的童真。

柔靭力──從焦慮困難中復原的力量


「柔靭力」是一個人應付壓力和逆境的能力,它可以讓人:(1) 重新振作,以回復到從前正常運作的狀態;或(2) 運用逆境中的經驗,產生猶如「鋼化」的效應,讓生活比預期好。如果孩子對事情有所準備,與照顧者有安全的依附關係,或者在以前的壓力中吸收到正面的訊息,又經驗了正面結果,「柔靭力」便會增強。

上學會讓年幼孩子產生高焦慮。因為他們的日程會改變,背負的期望改變,接觸到的聲色刺激更多。同樣,看牙醫,見醫生或到醫院,也會給孩子帶來焦慮。確認這點,並為孩子提供支援,對建立小朋友的「柔靭力」相當重要。

醫生:個案增或因家長催谷──返學即嘔

5女患開學焦慮

  新學年將開始,若子女聽到返學就不適,或患上「新學年焦慮症」;有年僅五歲幼童每逢上學便嘔吐,母親不惜辭工照顧焦慮女兒。有精神科醫生指,近年學童患憂慮症案上升,或與家長催谷有關,尤其是孩子報讀學前Playgroup。

  鄧小姐的女兒五歲已有焦慮症,K2新學年不肯上學,常無故嘔吐,持續整星期,鄧小姐甚至要準備三套校服,以防女兒弄髒校服藉口不上學,又陪女兒上學,雖能慢慢減低對上學的焦慮,但對生活的焦慮感卻日趨嚴重。鄧小姐說,與女兒到商場逛街兩小時,有1.8小時都在洗手間門口排隊,只因曾提醒女兒商場人多,想去洗手間要預先告知,女兒因此緊張,常感覺要去洗手間,後經醫生確診患上焦慮症。鄧小姐自言非「怪獸家長」推測壓力與焦慮來自女兒本身有讀寫障礙,擔心被同學或陌生人恥笑,從而產生焦慮。

怕無得去 外出九成時間排廁所

  後來鄧小姐辭工照顧女兒,由於女兒易對新環境焦慮,鄧小姐每天陪她建立規律生活,免到新餐廳用膳;又在考試前一天準備女兒最愛芒果布甸作獎勵,減低其對考試的緊張感。現就讀中六的女兒已平復焦慮心情,更會與媽媽說:「不如我們今天試新餐廳,看看我會不會緊張?」

  根據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統計,焦慮症學童的求診個案,約佔整體兒童精神問題求診的10%,年紀最小約五歲,而在新學年前後,求診人數會增加。他指壓力會增加憂慮,而這種壓力來自多方面,如家長過度催谷、自我要求過高或面對新挑戰時產生憂慮等。


資料來源:晴報1/9/2014


假如家長能夠先跟孩子談談他將會面對的事,事前準備他們,讓孩子有機會提出問題,這空間能幫助他們迎接改變和將要發生的事,是非常有用的。



黃葉仲萍教授
伯特利輔導中心總監
伯特利神學院學士課程主任、教牧輔導教授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董事
資深沙維雅模式專業及督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