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家事新聞:升中壓力大 名校生焦慮自殘 管教嚴 功課多 港孩不快樂




【晴報專訊】虎爸虎媽加上學業壓力,令港童不快樂!嶺南大學連續第4年公布兒童快樂指數,以10分為滿分,指數由前年的6.74,跌至去年的6.49,連續兩年跌,更是調查有紀錄以來最低。另外,有精神科醫生指有學生升名校後,疑不堪壓力自殘,後確診為焦慮及抑鬱症。

調查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進行,訪問2,600多名小四至中三學生及家長,發現不快樂兒童的學習壓力上升,父母傾向管教嚴厲,對子女的不當行為會強烈責備,這批兒童與雙親關係明顯轉差,分數由前年的3.38跌至去年的3.04

小四家課時數最長

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何濼生教授分析,89歲及14歲兩個年齡組別的快樂指數跌幅較明顯;而父母緊張子女學業表現程度提高,對家庭生活及幸福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增加,加上校內對學業成績有一定比較,但認為與小三TSA無關。

調查亦發現,在各年級學童中,小學四年級家課時數最長,由去年的平均每日140分鐘增至151分鐘;中學生家課時數,由去年平均每日95115分鐘增至110126分鐘。另外,不足4成兒童認為學校課程有趣,較過去兩年的比例低。

學業壓力影響睡眠質素

嬰幼兒發展兒童基金會主席葉柏強醫生指,近年社會氣氛,不論家長及學校均過分着重學業成就,忽略個人身體、生涯規劃發展等,增加港童學業壓力,更直接影響他們睡眠質素,甚至出現精神健康問題。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曾有中一學生升上地區名校後,不堪功課量大增,性情大變,後演變成不願上學,甚至有自殘行為,感厭世,被確診為焦慮及抑鬱症;而近年焦慮及抑鬱症的青年求助個案上升,甚至有年輕化迹象,由1819歲蔓延至中小學生。

每日只做兩頁功課 小一生笑顏重現

學生壓力爆煲,有家長選擇當「虎爸虎媽」,但亦有人選擇「放手」,讓子女輕鬆學習。趙太的兒子就讀小四,她一直抱着「望子成龍」心態,希望他名列前茅,縱使每天功課多達十份,兒子完成後仍逼他繼續背默學校沒要求溫習的課文,及買額外補充練習訓練,令原本開朗活潑的兒子,脾氣變得暴躁、亂擲課本、無故罵人,惟趙太坦言:「為他前途着想,一定要逼。」

另一邊廂,兒子就讀小一的黃太認為,小孩應有開心童年,每天放學後玩樂、吃小食一小時,讓他們輕鬆一會,才做功課,故她上月安排兒子轉校,入讀同區另一津貼小學,擺脫昔日每天「功課奴隸」的生活,現每天只做兩頁功課,其餘時間都是閱讀、運動,兒子由以往的緊張、不開心,重現笑顏。






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專家教細路:輕鬆教出乖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健康、愉快的童年,可在現實中,為了要增強孩子的競爭力,贏在起跑線上,一家人總是活在忙碌中,似乎一點兒喘息的機會也沒有。其實,管教和學習都可以變得更輕鬆的。

1. 先管後教

記得某幼稚園校長常說的一句話「先管後教」,意思是:在孩子幼小時,很難明白甚麼大道理,他們只能按照父母的管束來理解甚麼事情應做,甚麼不應做。至於背後的倫理,到長大一些自會知曉。故此,父母不必急於與孩子「講道理」。反而,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制定一些生活上要嚴守的規矩和界線。

兒童行為專家Gary Ezzo對管教孩子很有心得,他的書被翻譯成25種語言。他強調管教孩子的「漏斗理論」,指出孩子小時要嚴格管束,長大後就漸漸給他們更大的自由度。若在五歲前不管,孩子很容易成為家中的小霸王,長得愈大愈難管,後果不堪設想。

2. 生活有序

在孩子一、兩歲時,我便讓他們明白吃飯時要專心,不能邊玩邊吃,也不能到處亂跑。每天看電視不能多於一小時,吃糖果只限兩粒,晚上八時便要上床睡覺等。到孩子入讀幼稚園後,便定下做功課的時限和做完功課才可玩耍的規限,並且每天完成功課後,還有半小時的溫習時間,睡前也會有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及至小孩升讀小學後,做功課、溫習和閱讀的習慣依然不變,只是時間加長了一些;並讓孩子自訂一個時間表,張貼在書桌前的白板上,每天要按時完成計劃。

這樣,孩子的生活規律就定下來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漸漸能夠體會規則背後的意義和道理。先管理了行為,慢慢明白其中的意思,是行之有效的良方。

3. 切勿心軟

其實,小孩愈小愈易教,只要做法合宜,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可是,父母切勿太心軟,怕傷著孩子,甚或影響其自尊心;他們可是「鑽空子」的高手,別小看他們啊!父母、家長們要緊記,「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是孩子們常用的方法;父母一不留神,很容易給他們欺騙了。筆者曾見過父母不順其心意便哮喘發作的小孩,也有遇考試溫習便肚子痛的學生,還有更多「花招」,可謂「層出不窮」。

4. 由內而外

但最能教育孩子的方法,是讓他們由內而外地改變。筆者在教會和學校工作的經驗中,很多表面看來很優秀和樂觀的孩子,其內心是極度不安和無助的。他們很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介懷外間的評價,但卻往往力不從心。他們常常感到知易行難,心裡的道德標準很多,行出來的卻是另一回事。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們灰心喪志。

能幫助他們的,不是更多的標準,不是指罵,而是接納、陪伴和聆聽。我們的包容,讓他們不再逃避,敢於說出自身的問題,勇於面對內心的掙扎;更甚者,信耶穌讓他們明白個人的力量有限,人不能靠己力勝過內心很多犯罪的念頭,只有靠著禱告,才有力量慢慢改變過來。

A君有俊朗的外表,在家中和學校也十分乖巧,深得老師和同學信任。可是有一天,他到我的辦公室,哭訴他是如何被許多色情的思想困擾著,內心惶恐不安,失去快樂和信心。我便與他一同禱告,他接受相信耶穌,並請求耶穌原諒他的罪過。我又教他日後在內心掙扎不安時,可以嘗試禱告,求耶穌幫助他。

自此,A君每次被色情思想困擾時,都會感到特別不安,他試著禱告,果然內心平靜下來。他又嘗試多參加課外活動,如打球和戲劇等,漸漸那些不良的心思愈來愈少,偶有這些意念也被他的八百米跑步給驅散了。

信徒不是聖人,入讀基督教學校也不代表有好的道德,要緊的是明白人性的敗壞,了解自己的軟弱和不可信,從而相信那位愛你和願意隨時幫助你的耶穌基督。

有人說:「弱者才會信耶穌,這只是心靈的寄托罷了﹗」這個講法不無道理。只是,不要忽略這位弱者信靠的,是創天造地的主宰,是具歷史實証死而復活的救主,也是歷世歷代許多古今先哲信奉的真神,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親。祂為你和你的孩子有最好的安排,讀甚麼學校,選甚麼科目,做甚麼工作,一切一切,也盡在祂的掌握中。記得大女兒選小學時萬分緊張,因跨區選校機會率甚微,結果天父卻讓我們抽籤成功;還有太多數之不盡的恩典!

你願意讓孩子早日認識主耶穌,得到祂的看顧、引導和力量嗎 ?


何定邦
職業治療師
國際認可感覺統合評估員
著作:<<輕鬆教出乖孩子>>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心靈共舞:來一個「杯麵」﹗


  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如果我們稍為留意一下,能發現箇中有很多趣味性的故事,並對人生啟發良多。

 在香港忙碌的生活中,可能午餐、小吃我們都吃過杯麵。這是既方便快捷,又能吃飽的方法。不過,我猜大部份吃杯麵的人都沒有想過杯麵與教育的關係。

  市面流行的合味道杯麵已經有四十六年歷史,這些年來杯麵已經由創意演變成飲食文化,更進而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可是,杯麵的開始原來是一個失敗的經驗,也處於一個混亂、沮喪的社會環境,再加上一個不放棄的創意。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在日本戰敗後,遇上生意失敗。年屆中年的他面對茫芒前路,似乎黑暗、沮喪、絕望,但他沉著氣。憑著堅強的意志及無比創意,發明了第一包即食麵,及後更在一九七一年出產了杯麵。現在,杯麵每年的總營業額高達二千三百九十二億日元(約一百七十多億港元)

   在小朋友的世界裡,時常面對像安藤百福從前的環境,他們要不停面對挫折與失敗。好像學走路,他們要經過無數的跌跌撞撞,才能控制自如。要快、要慢,要大踏步,要輕輕走,最終才成為跑步健將、平行雜技專家、一代舞王/舞后。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鼓勵與支持。可惜,許多人只是不停地把標準擺在孩子面前,不停地加重他們的挫敗;無數的默書、測驗與考試,一次又一次告訴孩子他們是不夠好,未達到要求。這種教育的方法構成單向的思想、僵硬的處事手法、千篇一律的反應。事實上,這是開教育的倒車。

   假若我們能夠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被失意、沮喪的情緒所困,很可能我們的孩子會像安藤百福一樣,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締造契機。
   
近年市面上流行創意教育、逆境智商、情緒智商、多元化智慧,很多關心孩子的父母都會去探究,希望知道多點,從而幫助培養自己的孩子。這些學說、教育方法都在証明人對現存的教育方式未盡滿意,希望努力革新與突破,都是好的。

   但是,基督教教育是要更切實地做好教育。《箴言》第一章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說明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人以為自己聰明,卻不知道神才是這聰明的開端、起源。當人了解自己的本位,了解自身的不足,便不會強求他人、強求自己;心靈能騰出更多的空間,可以裝載創意,可以容納別人,更可以嘗試更多解決方法。

「小杯麵,大學問」──我們都希望教導我們的小朋友有科學精神,看清事物的內容,作明智精確的決定;更有健康的人生取向,不會因跟隨世俗標準而迷失方向;而且有勇敢突圍的精神,能夠接受人生的種種挑戰。



黃葉仲萍教授
伯特利輔導中心總監
伯特利神學院學士課程主任、教牧輔導教授
資深沙維雅模式專業及督導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孩子床邊故事:父子爬山記





父親帶小兒子爬山,以山頂的涼亭為終點。可是,才十五分鐘,小兒子就皺著眉說:「爸爸,涼亭這麼遠,我怎可能走得到?」說罷,小兒子開始越走越慢,鼓起腮,叉著雙手行。爸爸看見了就想辦法使兒子積極起來,說:「不如爸爸跟你玩一個遊戲吧!」爸爸用毛巾把兒子的雙眼蒙上,讓兒子拖著他的手向前走。


小兒子起初有點害怕,不過也覺得新奇。走著走著,突然,小兒子感到腳底又冰又濕的,叫了起來:「嘩!這是湖嗎?」爸爸說:「不過是一條小溪。」然後,他們經過一個小樹林,兒子聽到腳踏落葉的沙沙聲,竟然快要哭出來,因為他以為這是蛇的聲音。最後,他們踏上樓梯,小兒子抱怨著說:「我爬不了幾百級樓梯,我腿會軟的……」爸爸說:「才沒有,幾塊石頭而己。」到了涼亭,爸爸叫兒子把毛巾鬆開。兒子不敢相信似的說:「爸爸,我們不是才走了一會嗎?」說罷,兒子看見腳底下是一望無盡的大海,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孩子,或許我們也跟小兒子一樣,因為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怎樣的,所以感到害怕,甚至會把恐懼不合理的放大:水坑變湖泊,落葉聲想成是蛇,還有走不完的梯級這就像我們會想:功課多了幾份等於整個假期都沒了一次不合格等於已追不上進度輸掉了一次比賽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這些負面的想法使我們失去信心,也因害怕失敗而未盡全力。


雖然成長的路是有起有落,可是,只要我們勇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最終一定會體會到成長的美好。難道我們真的要像小兒子一樣,蒙上眼睛,逃避現實,才能做得到嗎?要知道美麗的風景一直存在,不會消失,並等著我們去發現它。



陳志耀Tommy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專家教細路:孩子的定律




定律1~~每個孩子都獨特

我有兩個兒子。大兒聰敏、記憶力強、喜歡學習,小三開始已經懂得自理。小兒吸收能力有限,記生字總是甩甩漏漏,數學科因為不夠時間做卷而不合格…兩個都是我的孩子,但他們是兩個人,不是我製造的機器。孩子的成就不是家長的功勞,我從來不相信他聰穎與否跟我懂不懂教他們有關。所以,哥哥天資聰穎,博聞強記,主動幫忙做飯、抹地、愛錫弟弟,是恩典。弟弟寫字不工整、功課做不完,考試不合格,總是遺漏鉛筆、水樽、外套是正常事…(我諗起我以前做老師時,每日都有同事於前一晚弄好飯盒,但第二天忘了帶回學校)。

定律2~~活得開心最重要

我沒有替大兒選一間「Band One中之最」名中學,每次和他談起學校,只關心他有沒有朋友?課堂是否開心?最近他告訴我:自修課,他和幾個同學是最嘈吵的,在班房搞3號、6號選舉。小兒每逢考英文、默英文,都情緒起伏,他每次不開心時,問他爸媽可以怎樣做?他答:「你們攬住我就得。」

定律3~~學習時間是有限

常常有人問(包括老師),「你細仔成績那麼差,怕不怕派位不好?你谷下佢嘛!」是了,什麼是「谷下佢」?根本正常上學時已經谷爆了﹗一個比豆丁大一點的人仔一早起來,不計住處遠近了,當早上8點開始一天的課堂,最快3點才下課,減去中間吃飯1小時(當無俾人罰企吖、罰抄吖……),無補習、無興趣班,回家後,最快都要7點才做完功課。未計溫習都做了10小時了,大人都癲啦﹗何況小孩子?我是精於溫習考試的人,但我非常清楚:絕少人可以一天坐12小時,望著書本,就可以將所有東西吸進腦海。人能專心學習的時間有限,而且不可能連續不斷記記記......

真實個案分享:上星期小兒默英文,有朋友剛好來吃飯,看見他要默寫4張紙。驚訝地問我「那他要溫多久?」我答20-30分鐘,「吓!怎可能溫得完?」「對啊﹗溫不完就算,這個時段溫不完,以他的狀況,再溫下去,就會從記憶高峰跌下來,也就是說,再溫下去只會帶來疲倦、挫敗、失望,不可能有甚麼益處。記到就記,記不到就算。」結果,小兒的確半小時溫完了。(當然,不要問他第二天默了幾多分回來。)

定律4~~建立盼望在明天

成績如何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無法打從心底徹底相信這個信念,那我講的一切都可以不用理會),最重要是保持孩子對世界、對事物、對未來的好奇心和興趣(這不等於明天會更好,尋找黑暗的真相也是一種興趣)。以前我們考公開試考到天昏地暗的時候,一班同學坐在一起,說是溫習,其實老半天用來傾計。談談將來天馬行空的夢想,談談考完之後放長長假期要在那裡做暑期工,然後去那裡玩。這些廢話是讓人能安然去睡,有膽量在明天醒來的動力。所以,每次考試前,我們一定會和孩子計劃考完之後有甚麼好玩的活動。

定律5~~考試只是個評核

必須清清楚楚,絕不含糊地告訴孩子:「考試只是一個評核制度,它是一個篩選過程,跟你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優點、強項毫無關係。」

真實個案分享:去年跟一班成績一般,個個都話自己是垃圾的中二學生談起上述說話(類似說話我自己覺得同無數人講過無數次),他們聽後竟然回應:「從來沒有人跟我們這樣講過,我們覺得成績就是一切。」

其實,小兒都曾經流著淚說自己成績不好,毫無優點(是的,他隔不久都會問自己有甚麼優點)。這個時候必需「落重藥」,將他所有優點一一羅列。我更感恩有很多可愛的哥哥們常常告訴他,他們自己小時候讀書都經常不合格。

我知道制度不可能在明天就改變,但在制度未改變之前,我不知道可以做些甚麼?陪伴過許多年青人走過許多歲月,我不想再看見青春的生命突然被腰斬。作為一個母親,我知道我可以做的,就是少幫這個制度再多踩孩子兩腳。

江彩鳳
       一位媽媽/前任教師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家事新聞) 學生接連自殺 專家:「三無」是警號須注意




【on.cc東網專訊】香港在4日內接連有3名學生跳樓自殺,令人憂慮學生面對的壓力,家長又如何可幫到自己的孩子。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李厚道醫生指,做傻事的人通常受多方面影響,不能單一以某個問題總括,但有自殺念頭的人大多都會自覺「無用無希望無幫助」,因此常將「三無」掛在口邊須注意;此外,若發現有學生會在社交網站上透露尋死念頭,應即時告訴校方社工尋求協助,避免學生「長期無人關心」,鑽牛角尖。


李指,香港教育多是「生涯教育」,非「生命教育」。前者重視成績、為未來「舖路」,後者則著重多元化教育和德育培訓。過份催谷會令學童飽受壓力,加上中國人慣以逃避處理情緒問題,覺得「衰嘅野過去就算」,偶爾進行親子交流亦只是詢問是否完成功課,使學童壓力無法排解壓力。故無論是正常家庭或單親家庭,即使父母兩人平日都要工作,假日時都要抽時間加強溝通,帶他們走出過度操練、生命只得讀書學習的非人生活。


李厚道又說,若子女感覺自己「三無」,即覺得自己「無用」、「前景無希望」及「無人幫」,就要盡早帶他們求診。他提到,很多家長是「生涯上」關心子女,但認為應有「生命上」關心。


李指出,現今學童其實生活壓力不少,近年兒童情緒病的趨勢有年輕化及數自增多,學童小一小二有由幼稚園升學的適應期;小三小四同學間「身分認同」的問題,重視朋輩對自己的看法;到了小五小六又要面對呈分試,升中後又有中學文憑試要面對。不少的學童小學期間已經「十樣功課」,連玩樂的動力也沒有,甚至「做到訓着、做到喊」。李覺得學童其實應該多些玩樂時間,惟現存制度下有點惡性循環,只得不停的操練和比較。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專家教細路:「媽媽,我一定要十項全能嗎?」



最近見了一個畫畫很漂亮,卻有讀寫障礙的少年人,他被確診患上抑鬱症。覆診時,他凝重地問我,若果會考成績不理想,是否代表將來沒有人聘用他?人生是否註定失敗?看到他鬱鬱不歡的樣子,應該與最近溫習考試的壓力有關。引起我反思:究竟我們這一代人,灌輸了怎樣的價值觀給下一代? 

他的媽媽是個「望子成龍」,要求很高的人。從小幫他報讀不同的班,英文、中文寫作、奧數、普通話、鋼琴、小提琴、繪畫、足球、田徑,劍擊等, 一心提升他入名校的競爭力;又幫他報名參加不同的比賽,爭取拿獎的機會。總之,別人說甚麼好,她都會跟著做。可是,兒子語文程度不好,未能圓媽媽想他入讀名校的美夢。這麼多年來,她終日責怪兒子懶惰,不用功讀書。其實,他已盡力,只是語文資質所限,未能發揮所長。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有「百般武藝」才能在社會上生存。我告訴這個少年人,只要有一樣東西令他感到有熱情去做,所謂「內心有團火」,或比一般人較有天賦,向著那個方向發展,就很好了,毋需強迫自己樣樣皆精。正如他語文天賦不太強,就不要勉強向律師、翻譯等,對語文能力要求較高的方向發展。但是,他可以考慮向較有興趣及有天份的視覺藝術進發。就算將來收入不太高,至少他能在他那片天空發展,活得自在,又享受其中;說不定將來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設計師或藝術家。 

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造成的精心傑作(Masterpiece),獨一無二的。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比較,只要活出、欣賞、發揮自己的特質,祝福身邊的人,巳經很好了。盲目追求「十項全能」,只會徒添煩惱,不但增加沮喪感,而且會失去應有的快樂。

 「我的臟腑是你所造的,在我母腹中你塑造了我。我要稱謝你,因為我的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深深知道的。(詩篇139:13-14,《聖經新譯本》)



巧靈子/精神科專科醫生



轉載自: 醫學人生 網站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博師奶開放式廚房:焗煙肉馬鈴薯




Food spells Love﹗
週末了,又是大顯身手的時候。各位,煮出個「味」來吧﹗


材料:

4 個美國馬鈴薯

4 煙肉

2 條靑蔥,切粒

2 tbsp 牛油

1/2 杯牛奶或酸奶

少少胡椒粉

4 片芝士



製作:

1. 將馬鈴薯洗淨,用叉拮多個洞

2. 160度焗薯45分鐘

3. 煙肉煎香,切成小塊

4. 把薯切半,用匙挖出薯肉放碗內

5. 加其他材料入薯蓉,趁熱拌勻試味

6. 放回切半的薯皮內

7. 在上舖上多些煙肉碎、蔥和芝士

8. 再焗5分鍾,至棕色才美




Mommy Dearest小貼士:

1. 一定要買美國russet potatoes,肉質較鬆軟
2. 洗淨後,用叉拮全個馬鈴薯
3. 食時配sour cream
4. 材料可自配,火腿、腸仔、蛋也可


嗚謝: Mommy Dearest's Cradle 特別為父母BLOG的爸媽孩子撰寫這份愛心食譜。 
            http://mommydearestscradle.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