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家事新聞:食菜有錢收 孩子會更健康嗎?



朋友拜年時吃下不少年糕、煎堆等肥膩食品,父母卻往往無法令他們多吃蔬菜清理腸胃。英國有反肥胖組織最近建議,可用小額金錢或禮物鼓勵小孩吃菜,港爸媽應否趁機用利市錢作鼓勵?
英國慈善團體National Obesity Forum代表Tam Fry謂,綠色植物小孩吃起來有苦味,但他們必須從小理解,並非所有東西都甜美,公開建議以金錢或其他有形、有價值的東西獎勵他們吃菜,更可讓他們了解金錢背後的意義,怎靠儲蓄未雨綢繆。
學者看法審慎 恐惹反效果
美國有經濟學家團隊去年曾找來8,000個小學生,他們午飯時若吃到一份蔬菜或水果,即能換取25美仙的現金券,結果吃菜的學生數目倍增,獎賞計劃完結兩個月後,仍有較多學生吃菜。
這證明小獎勵有助建立良好習慣?心理學家及營養學家普遍看法審慎,直指金錢獎勵改變吃菜動機,削減其他內在意慾,又另引研究提醒,當獎勵不再,小朋友連原有的興趣都會失去。英國史雲斯大學學者Sophia Komninou稱,若吃蔬果能換取任何禮物,恐令小孩誤以為蔬菜是劣食,價值不及賺回來的美食或獎品,反令他們厭惡。
有父母會將蔬果切碎、榨汁,務求能哄騙小孩,名廚Jamie Oliver及商企Kidfresh等亦紛紛推出「無菜」食譜及即食食品。要小孩攝取足夠纖維和維他命,這無疑是權宜之計,但即使他們能吃甘筍蛋糕,大概仍會拒吃小甘筍、紅蘿蔔,始終治標不治本,父母一旦遭揭穿,更有可能影響親子互信。
為人父母者應理解,小孩喜甜厭苦,背後有科學解釋。嗜甜過去一直是人類的生存機制,只是今天生活豐足,才有癡肥之虞,人類至今仍會本能地避開風險甚高的苦味植物。小孩特別抗拒苦味,其實只是他們亦說不出所以然的自保方式。長大後,人們多會漸漸改變口味,愛上咖啡或啤酒等「大人食品」,下意識忘記苦味去追求咖啡因或酒精帶來的上癮、歡愉感覺。
由甜至苦漸進 鼓勵小孩嘗試
因此,想鼓勵小孩吃菜,應先以帶甜味的粟米、栗子、椰子等着手,沒甚味道的白菜、菜心次之,最後才是因為含有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而帶苦的西蘭花、西洋菜及椰菜等。研究顯示,長輩強迫小孩吃厭惡的食物,他們長大後逾7成機會不再自願進食,但與此同時,兒童若能不斷試食陌生或討厭的蔬菜,到第10次左右他就會多吃,反映父母靠耐性營造支持吃菜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大人既可帶頭吃菜,也可親子結伴煮菜、種菜。
身教遠勝言教,若父母本身同樣抗拒吃菜,專家建議可改變由祖父母輩承襲的烹調方法,又或嘗試在自己最愛的食品混入蔬菜,改變任何既有的壞聯想和記憶。食物科學家Russell Keast指,跟豪飲宿醉時光想到酒精就想吐相反,若某種本來令人厭惡的蔬菜能帶來能量或其他好處,體內的喜好系統能漸漸改變,再吃時甚至能令人享受。


轉載自:食菜有錢收 孩子會更健康嗎? 香港經濟日報 01/02/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