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相片版權屬:「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https://goodnewshk.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床邊故事:1 + 1 的威力



孩子,你可知道1+1不一定等於2呢?

經濟學有一個名為協同效應(Synergy Effect)的理論大意指當兩人同心,他們因合作而產生的成果往往較獨自一人所做的為這就是1+1不是等於2的奧秘了!別以為這只是一個理論,它的威力常常展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日本大阪南部有一處出名的旅遊勝地,那兒的溫泉和空中纜車是非常有名的。可惜的是,跟隨旅行團遊覽此處時,因為行程緊密,每每只能停在這兒一小時,所以遊客只能溫泉和空中纜車之中二擇其一

此時,我們邀請孩子想想有甚麼方法可讓旅客在一小時內既能享受浸浴的樂趣,也能在漫天櫻花下的情況坐纜車觀光。孩子,我們該如何解決這難題呢?不用怕,讓我們一起施展1+1的威力吧!

+ 溫泉 = 人在浸浴
+ 纜車 = 人乘觀光纜車
溫泉 + 纜車 =

沒錯解決辦法就是將溫泉和纜車結合成空中浴池」。這個看來沒有可能、妙想天開的答案,卻是在現實中實現了當年「有田大飯店」的經理宇野牧人先生將十個溫泉澡池裝在纜車上讓遊人一邊鳥瞰群山景色,一邊享受浸温泉之樂。此舉不但滿足了客人的要求,還提升了生意額呢!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身旁有許多東西都充份運用了協同效應」,如手提電話現時的手提電話集影相、聽歌、攝錄、上網、電影院、相片集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算算手指,原來電話至少把三十多種功能結合在一起。

孩子,從今天起,我們一起善用1+1的威力。


陳志耀Tommy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專家教細路:父親「內在小孩」的轉化成長──從過去到現在



「父親節」是值得為父親們慶祝一番!無可否認,父親是親子關係中的重量級人馬。現今大家都說孩子面對很多壓力,諸如學業、社交、課外活動,還有很多心理、情緒的需要。然而,父親的需要卻容易被忽略和遺忘。每位父親都曾經是個孩子,成長也殊不容易,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挑戰,也會感受過挫折、失意、受傷、孤單、害怕和焦慮。我們實在需要更加認識和關心父親,使親子關係更加提升,將美善傳承下一代。
內在「自我小孩」的啟示
究竟父親是如何長大的呢?從心理發展理論看,我們相信一個人的過去及童年經驗會對現在的他有很大的影響。每位父親過去都曾經是個孩子,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期望被視為「一個人」,得到關愛,並且有人接受他付出的愛。這是一個人在成長中學會愛,建立自信和能力感之起點。若孩子們成長所期望的需求受挫折、不被滿足,孩子會經驗到痛苦與傷害。這會影響到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出現扭曲,對他人不易信任,以及對事情反應麻木。
父親要了解自己「內在小孩」的聲音和感受,不應去否定、指責「他」,而是用真心去認識、傾聽「他」,接納、安撫「他」和鼓勵、滋養「他」,使「他」轉化成長──具有愛心、自尊、自信和能力感。
父親轉化成長的故事
下面是一位父親的輔導歷程,十分令人鼓舞。國華(化名)結婚多年,育有一對子女,就讀小學,親子關係欠佳。他雖然努力參加講座和家長小組,希望改進管教子女的方法,但太太和子女卻常常鬧情緒,跟他鬥氣,令問題惡化。今年老師不斷投訴子女上課不守秩序,甚至情緒失控。他感到無助、無力,覺得親子關係有很大隔膜,不知為何子女「咁難教」、「唔聽話」?
經過數節的個別輔導,國華宣洩了心中的壓力、困擾之後,發現了親子關係問題的癥結。他留意到自己對事物十分注重理性分析,很難接觸到別人和自己的感受。他好奇自己為何對情感這樣麻木、冷淡,例如:當子女發脾氣、情緒高漲時,他往往會去跟他們講道理、分析,阻止他們鬧情緒。
我捉緊這份「好奇」,問他這個「情緒麻木、冷淡」的國華在何時開始?原來他童年的日子十分愉快,他活潑、聰明,讀書成績良好,深得父母寵愛。不過,父親早逝,生活貧苦,受盡親戚歧視、白眼,日子難過。他曾經轉校,適應感困難,成績倒退,又被同學取笑和欺負。從此,他決定把內心感受收藏起來,變得沈默寡言,社交退縮,認為不可相信別人,只能靠自己解決問題。
他一面說出成長故事,一面好像觸碰到一個久違了,「內心受挫折傷害的小孩」,頓時感到孤單、羞恥、內疚、自卑和憤怒。這時,他不期然淌下男兒淚。啊! 這真是一個黃金時刻,他重新接觸到內在的情感,剛硬的心靈似被溶化、喚醒了。
他說:「我不再需要壓抑、拒絕這個內在小孩和各種負面情緒,反而我感到抒懷和釋放了許多,好像發現到『真我』似的,現在不用再戴上假面具了!」
跟著我與他再探索,問他:「這個受挫敗的小孩,之後如何度過那些艱難的日子;長大成人,現在成家立室,事業有成呢?他有甚麼能力和資源呢?」他想了一會說:「是堅毅的精神吧!不認命、錯了再嘗試、努力學習……」我請他再細心發掘這個不斷成長的小孩的潛能和優點,並將它們臚列出來:「還有活潑、聰明,有解難能力、幽默感,慷慨助人、良善隨和……」
他看著這些特質,感到很驚訝,眼睛發亮,喜上眉梢。他似乎對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新發現和新角度,說:「原來他有這麽多潛質、資源和能力。他很好、『好叻仔呀』!此時此刻,我覺得好像充滿了正能量,不再沮喪,增加了自信心。」
接著,我邀請他在輔導室挑選一個咕𠱸,模擬是他的「內在小孩」,並嘗試攬攬他,稱讚他一番。他慢慢地、認真地照著做。奇妙的是,此時他眼泛淚光,似有點感悟,又有點興奮地說:「我好像重新接納、欣賞自己,從前原來連我也看不起自己,對自己諸多嚴厲要求,結果遺棄了『內在小孩』,看不清他的優點、能力。現在我內裡好像得到莫名的平安和醫治。」
我也被國華的改變觸動,心中滿滿是感恩。我又好像看到眼前的他的「內在小孩」長大了,成為一位跟以前不一樣的父親。他帶著新的角度、視野和體會離開輔導室回家了。我相信他將會更多接納、明白和欣賞子女,溶解大家的隔膜,建立親密的關係。
聖經說得好:「叫為父的心轉向孩子……」(路加福音一章十七節)因此,成為父親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良好的親子關係,更是價值不菲。父親們,你的「內在小孩」和你面前的孩子都需要你們疼惜和培育。今年的「父親節」,祝願你們和孩子的關係活潑、快樂、健康、茁壯!讓大家一起轉化成長,將美好的東西傳承下去。
朱紹佳 (Samuel Chu)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 
轉載自:家庭‧家情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專家教細路:把握時機,幫助子女建立理財能力



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子女的健康,很緊張子女的學業成績。這些出於他們背後的良好意願,希望子女長大後能過舒適生活,能有幸福美好的將來。但父母們卻往往忽略教給子女正確理財觀念,錯失了培養子女理財能力的時機。

在電視及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鼓勵消費及借貸的廣告。我們的子女從小便在這種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消費借貸很容易便會變成他們的生活態度和目標。他們或許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卓越的學業成績,但若過度消費,債台高築,又如何能幸福快樂呢?

何時開始?

教導子女正確理財觀念,越早越好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子女年紀尚幼,不宜面對金錢問題,只要好好讀書,將來長大了,再教導他們吧!但現實是我們不教導他們,社會上不同的媒體和廣告會不斷教導他們不良的消費和借貸模式。他們心智不成熟,價值觀很容易受影響。

如何教導?

由子女開始懂事之時,父母就需要向他們解釋金錢的重要性及用途讓他們明白,金錢是需要付出努力換取回來的,並不是按「提款機」便可得到。另外,可從日常生活開始,讓子女有機會參與消費的行為和決定例如要乘坐交通工具,可解釋要按不同需要而付出代價。在時間從容之時,可乘坐公共巴士及「港鐵」;若時間緊迫,可選擇乘搭較昂貴的「的士」服務。又例如在購買日用品時,可和子女討論,如何以適當的價錢,購置合適的物品。在這些過程中,不單能灌輸正確的消費觀念,也可拉近距離,促進寶貴的親子關係。

「想要」和「需要」的概念

在消費方面,讓子女分清楚「想要」和「需要」的分別例如「想要」去旅行,這個願望很合理,當中可得著享受和歡樂,但這不是必須的。但居住的單位「需要」交房租,這是必須的若不交房租,便不能繼續居住。所以若資源充裕,可去旅行及交房租,滿足「想要」和「需要」。但若資源不夠,便放棄旅行,留下金錢交房租。當子女自小分辨出「想要」和「需要」,就能大大提升他們的理財能力。

不同階段有不同模式

在小學階段,父母可多注重教導和鼓勵子女參與一些日常消費行動和決定,但此時不適宜給予他們太多金錢,以防被濫用及被騙。但到了中學階段,便應給予子女較多金錢,讓他們能親身體驗和實踐管理錢財的機會。

個人經驗分享

我的子女自小經歷過我的「理財」教育。當女兒進入中學階段,我從以前小學階段每天給所需金錢,改為每月一次。我事前和她商討細節,每次給予的數目多於她每月所需,但我預先表明,在她暑假期間,不會再給予金錢。所以要求她在每月收入之中,撥出一部為儲蓄,暑假時使用。實行這模式後,效果十分理想,我看到她珍惜所擁有的金錢,謹慎地使用。

當幼子踏進中學階段的時候,我也使用同樣模式,效果卻有不同。他在月初會較寬鬆,但到月尾便難應付需要。故此,我建議他把日常支出「入帳」,列出細項。當他列出每月收入及看到細項支出,在使用金錢時便會很有預算,藉此增強了他的理財能力。到後來他在外地作「交流生」,也把日常支出「入帳」。我看到他在使用金錢方面,進退有度,深感安慰!

避免以物質作獎勵

很多時看到家長以金錢或貴重禮物作獎賞,藉此推動子女努力讀書,爭取更高名次。初期效果的確顯著,但隨著時間過去,每次的物質獎賞都需要加添,才能達到預期推動效果。况且這種方式出發點不正確,會令子女傾向追求物質,多於提升知識和個人素質。故此,我建議避免以物質作獎勵,而以「肯定」和「欣賞」作推動力。當有進步之時,建議一家人可到外享用豐富大餐慶祝。這樣,子女不單得到肯定和欣賞,還能增進家人感情,留下更多甜蜜珍貴的回憶

培養子女理財觀念,由自己開始

若要培養子女有正確的理財觀念,父母自己必須以身作則。試問若自己也是過度消費,靠借貸度日,如何能讓子女信服,如何能教導他們「應使則使,量入為出」呢?



陸振洲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轉載自:「家庭‧家情」